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9章 梭魚體內堆積的毒素(2/2)

作者:努力大閘蟹字數:4084更新時間:2022-04-27 04:50:00

    比如牛、羊、豬這些,人類是經常吃。

    但狼、虎這些,基本上都沒人吃過。

    在古代,可以理解為食肉性動物難以捕獲。

    古人生存十分艱難,就算組成一群捕獵者,在捕獵的過程中因為不像如今有各種兵器,隻有一些原始的器具,比如磨利過的石頭和一些尖銳的樹杈,與野獸的戰鬥時難免會有一些傷亡,特別是在圍捕食肉猛獸的時候。

    祖先們在捕獵的過程中發現,食肉動物具有超強的進攻性,並且在體格上遠遠超出人類,捕食食肉或大型動物麵臨的危險也就更多。

    於是他們朝著食草動物下手,草食動物相對食肉動物更加溫順,威脅也相對更小小,捕獲率更高,久而久之就以食草動物作為捕獵目標。

    在現代,可以理解為大多數的肉食動物,都是保護動物,沒辦法吃。

    那麽近代呢?

    近代為什麽人類也是愛吃素食動物,不愛吃肉食動物?

    近代的武器已經非常先進了,並且也沒有保護動物這一說法。

    其原因,有兩種。

    一是食肉性動物飼養成本太高。

    二是食肉性動物體內有毒素。

    其實早在千年以前,人類就發現了,食肉動物相對食草動物患病率更高,它們在吃掉其它動物的時候會一並把它們體內的有毒物質吸收掉,吸收過後很難排除體內,當體內堆積的毒素越多就會患病。

    考古學家們曾經在對古人類的身體進行研究時發現,有些骨骼早已出現斑點,這是一種疾病的表現,主要是食用食肉性動物的肝髒所致。

    而梭子魚,又幾乎能算得上是所有食肉動物裏,毒素最高的食肉動物之一,因為梭子魚最喜歡吃獵物身體的柔軟部位。

    而一般獵物們身體最柔軟的部位,無疑就是內髒了。

    陳斌聽後,微微有些失望。

    李軒看他的樣子,似乎是不吃到梭子魚,是不會開心了,於是便笑著道:“你要是真想吃,也行,一會去凍倉裏挑一條體型比較小的出來,體內毒素低一點,然後自己把它給處理幹淨了。”

    陳斌一聽,立刻喜笑顏開,他樂嗬嗬道:“有毒不怕,我懂得怎麽處理,我把它的鱗片刮了,再把它的魚肚剖開,把內髒全部丟了,然後再把魚肚清洗一遍,再放到超低溫環境冷凍幾個小時,最後再用高壓鍋高溫煮一下,管它什麽寄生蟲跟毒素,經過我這麽一處理,肯定都沒了,軒哥你到時候敞開肚皮大口吃就是了。”

    李軒笑著點點頭,說道:“行,那我一會就等著吃現成的了,別說,這魚的味道雖然普通,但肉質鮮嫩,魚湯更是鮮得跟牛奶一樣,跟豆腐一起煮,煮出來的豆腐鮮得舌頭都能咽下去。”

    就是可惜了,是南方溫帶海洋內的梭子魚。

    如果要是北方冷水海域內的梭子魚,味道會更加鮮美,而且肉質中帶有一絲甜味,煮熟後還有一股冷水魚特有的誘人香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