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9章 水母落,萬物生(2/2)

作者:努力大閘蟹字數:4220更新時間:2022-06-07 00:35:26

    而且,大部分的水母壽命都比較短,死去的水母腐爛散發惡臭,影響濱海水質安全。

    據說水母的暴發已經成為近年來新型的近海生態災害,嚴重影響海洋生態係統的結構和功能及人類生產。

    水母的繁殖,對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活動都造成了較大的威脅與損害。

    李軒笑著搖搖頭,水母對整個海洋的利弊,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的清的,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跟老爹解釋,隻能順著他的意思道:“行,既然你一定要拖一網,那就拖一網吧,其實撈上來的水母,也是能夠賣錢的。”

    事實上,李軒曾經在生態學報上看過一篇由多名海洋生物學家聯合發表的論文,水母確實是整個海洋生物鏈裏,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海洋生態環境很重要的調節器。

    對一般的漁民而言,水母那確實是有百害而無一益。

    近年來全球水母出現頻率呈增加趨勢,水母暴發已成為一種海洋生態災害。

    大量的水母確實可使海洋生態係統正常的結構和功能失常。

    但是,水母雖然繁衍速度快,但也生命周期短,常常是爆發得快,消亡得更快。

    死亡後的水母既可被微型、小型食腐動物吞食,直接參與海洋生物食物鏈,又可為微生物提供溶解有機物質,影響浮遊生物的聚集分布與生物量,還可使水體酸化並形成低氧區。

    水母消亡對海水環境的影響巨大,頗有鯨落萬物生的意思。

    所以水母的暴發及消亡機製研究已成為了當前海洋生態環境科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很多年前,就有海洋生物學家發現水母暴發後會在較短的時間段內死亡,出現大量水母屍體聚集現象。

    生物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這對海洋生態係統特別是對生源物質循環及生物群落有著重要影響。

    水母暴發通常隻會維持數天或幾周。

    暴發後,由於水母老化死亡、食物缺乏以及水體環境中溫度改變等因素,水母開始下沉並伴隨死亡,垂死或死亡水母在下沉到海底過程中,水母體會進行分解。

    水母自然下沉消亡的現象,對海洋而言,是點源有機物質的輸入。

    水母的屍體在水體中下沉期間重新礦化為溶解有機無機組分,並最終引起海底水母類顆粒有機物質的積聚。

    對於食物短缺的深海,死亡水母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養分輸入。

    水母釋放的溶解有機物質既可被浮遊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當作養料,也可被浮遊動物吸收,除為海底底棲生物提供營養外,還可以增加深海層的養分,養活無數的深海海洋生物。

    所以,別看水母這種生物,活著的時候,漂浮在海麵上就好像是蝗蟲過境一般,將整片海域內的所有浮遊生物、魚籽都吞噬一空。

    事實上,它們是海洋營養成分的搬運工,它們隻是把海水表麵跟海水中層的營養物質,給運送到了深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