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66章 盜竊寄生(2/2)

作者:努力大閘蟹字數:4020更新時間:2023-01-30 16:37:31

    但其實,人類對地球物種多樣性的破壞從幾百萬年就開始了。

    人類在化石中看到的動物滅絕跡象,通常被解釋為氣候變化的結果,但非洲在過去幾百萬年裏的氣候變化相對較小,科學家們的分析表明,氣候變化並不是那些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

    據分析表明,對東非食肉動物滅絕的最好解釋是,它們是由於與人類的祖先直接爭奪食物引起的。

    一位非洲化石專家說,是人類的祖先的某些活動引起了多個物種的滅絕。

    通過對非洲化石的調查,人類可以看到大型食肉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這種減少始於大約四百萬年前。

    而大約在同一時間,人類的祖先正好開始使用一種新技術更快捷地獲得食物,盜竊寄生術。

    所謂盜賊寄生術的意思是,從其它掠食者那裏偷走最近被殺死的動物。

    例如,從獅子身旁偷走一隻剛剛被獅子捕獲的羚羊。

    研究化石人員根據化石證據提出,人類祖先在那個時候是非常擅長從其它食肉動物身上偷走了最近被殺死的動物。

    這直接導致個別種類的食肉動物的饑餓,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整個物種都會滅絕。

    同時,也有不少的人類直接進入獅子或獵豹等食肉動物們的地盤,獵殺那些食草動物,搶奪了食肉動物的資源,這也導致不少食肉動物陷入饑荒,麵臨滅絕。

    這可能就是為什麽非洲大多數大型食肉動物都學會了保護獵物的策略。

    例如,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的獵豹在捕獲獵物後,會把獵物拖到樹上去慢慢享受。

    而其它食肉動物也逐漸的進化出了我們今天在獅子身上看到的社會行為,會經常成群結隊在自己領地裏的一些食草動物身邊巡邏,保護它們免遭人類或者其它掠食者的獵殺。

    今天的人類確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影響世界和生活在其中的物種。

    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前,人類就是在與自然和諧相處。

    早就有科學家研究到,在很久以前,獅子跟老虎一樣,是非群居的。

    但現如今,獅子卻是一種有著高度社會性的生物。

    比如說,每一頭稱王的雄獅聯盟都有一個流浪的過程。

    流浪的獅群會在一起合作,獅群更就像一個小型社會,典型的獅群有兩到三隻成年雄獅,三到十母獅,還有一些幼獅。

    一般在獅群當中,是雄獅負責保護家族的安全,抵禦入侵者,母獅則負責捕獵,照看小獅子。

    雄獅會在領地內撒尿做標記以示主權,平時不斷巡邏來維護領地。

    在遇到其它獅群入侵時,雄獅一般會在外圍保護自己的群體,而母獅則保護領地的核心區域,主要是保護幼獅,並與外來群體的母獅戰鬥。

    不管是流浪雄獅同盟,還是在獅群當中,雄獅們通常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但是在保護領地和捕食的時候,會合作的異常融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