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36.第441章 隔行如隔山(1/2)

作者:雅玩居士字數:3464更新時間:2022-03-20 13:14:27

    胡方邊泡茶邊繼續道:“上個月一部名為《麥子的蓋頭》的圈裏引起風波,聽說發行方星躍時代以電影投資為由,組織分布在全國的業務員各處兜售電影投資份額,導致四十多人被套牢,最後血本無歸。”

    沈鋒一撇嘴,還不是暴利惹的禍?

    隨著《哪吒》《戰狼2》《我不是藥神》等爆款電影項目的接連出現,很多外行人都想參與進來分一杯羹?

    活該!

    從來電影份額轉讓並不是一門新鮮的生意,影視和金融行業曆來交織緊密。但相比其他行業影視具有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簡直一步一個坑。

    “電影對外募集份額,通常隻會在三個時間段:一是在項目孵化期,隻有一個劇本甚至大綱階段就對外進行募資。”

    “二是項目推進到中期,現金流突然斷裂,主創團隊隻好求助於外界續命。”

    “三是影片已經拍攝製作完畢,正處於上映前的等待期。出品方不願意將所有收益都押注在市場,於是便在上映前就選擇轉賣掉手中大半的電影份額。”

    胡方道:“當然這些份額溢價之高,使得賣方不光能夠收回成本,還能提前賺到絕大部分利潤。”

    沈鋒點點頭,所謂三種玩法,對應的其實是三種思路。第一種多見於影視行業爆發的前幾年年,彼時行業內熱錢湧動,眾籌模式興起。

    但17年後,由於票房造假、補稅門的連番打擊,電影眾籌玩家陸續退場。如今潮水徹底退去,隻有一些成名已久的團隊,或者政府背景的影視中心能有足夠號召力拉來投資;

    第二種多見於一些靠情懷支撐的文藝導演和動畫導演,常常是不得已之舉,收益也不穩定。當年《大聖歸來》製片人路偉就通過朋友圈籌集經費。

    後來創下票房神話,89位參與的投資人回報率超過400%!

    最後一種玩法則更類似於金融思路,將相關影視項目打包為一種理財產品,在業內並不少見,即出品方先采取跟投戰略獲取份額,再溢價出售給其他資方。

    份額轉賣中的過程中,賣方收取一定溢價,是完全合理的商業行為。因為影視項目的早期份額雖然價格較低,但需要厚實的人脈資源才可能拿到。

    “這麽說吧,電影項目最難就在孵化期。我見過某老板請一堆編劇來寫劇本,工資加房租,兩三年燒掉幾百萬,結果本子還是沒寫完。”

    “成片拍出來,相當於最高的風險期已經熬過去,還不應該多掙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