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90.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理相國意外之舉(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244更新時間:2022-03-24 00:14:45

    高采芝也沒想到楊璟竟然如此輕描淡寫就解決了一樁“疑案”,她常聽說漢人很聰明,能夠擔任使節的漢人,就更是厲害。

    雖然高采芝將楊璟帶回相國府,有著自身的考量,擔心父親頂不住朝堂的壓力,而同意與蒙古使節議和,但未嚐沒有楊璟巧舌如簧的原因。

    身為苦主的高文,對楊璟更是感激,畢竟他在相國府裏常常受到欺負,高泰祥雖然沒有嫌棄他,但高泰祥身為相國,常常日理萬機,根本就沒時間顧及家裏的事情。

    高泰祥算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任相國,在他的治理下,大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德行素來是有口皆碑的,或許也正是因此,他才得到軍民的支持,抵抗蒙古侵略者這麽長的時間。

    但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更加受到段氏的猜忌,不得不謹慎對待蒙古使節勸降的事情。

    在高泰祥的心裏,投降永遠不是第一選項,大理雖然被稱為妙香古國,朝野上下篤信佛教,愛好和平,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是隻懂逃避和屈服的軟蛋!

    作為多民族融合的一個王國,他們也曾經在深山老林裏討生活,他們積極學習漢人文化,在鍛造業和手工業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他們製造的刀劍鎧甲等,都非常的精良!

    高泰祥已經打算親自領兵,鎮守王都北麵的龍首關,與蒙古蠻子做最後的決戰,可朝堂上主戰派和投降派爭論不休,大部分人都持保守態度,希望高泰祥能夠接見蒙古使節,聽一聽他們提出的條件。

    當然了,蒙古使節也早早放出風聲來,聲稱如果大理投降,大理段氏仍舊是王,不過必須接受蒙古帝國的冊封,與大宋斷絕往來,而高泰祥會成為大理的雲南行省總管,仍舊總理大理國的政治。

    而大理所需要做的,僅僅隻是尊蒙古汗為皇,為蒙古大軍提供糧秣等後備補給,借道給蒙古帝國攻伐大宋!

    如果蒙古人可信的話,這樣的條件對於大理而言,其實並不算太苛刻,畢竟大理從來都是偏安一隅,隻不過附庸的對象由大宋變成蒙古帝國罷了。

    但問題就在於,蒙古人可信嗎?

    熟識漢人文化和經典的大理相國高泰祥,深知假道伐虢的典故,就怕請神容易送神難。

    再者,但凡還有一絲機會,誰願意甘當亡國奴婢?

    早在大宋太祖之時,大理就派人上表,但趙匡胤卻說,大理太遠了,咱們大宋沒空管你們,你們自個兒玩吧,可大理人從未間斷過對中原文化的學習,宋徽宗時期也終於冊封了大理王。

    大宋朝曆經起伏,卻沒有打過大理,而蒙古人早先強勢如風雷,那時候可沒說什麽借道的事情。

    直到如今,高泰祥組織軍民死死抵抗,將蒙古大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濘當中,他們才提出借道這個說法,也隻有朝堂上那些天真的主和派,才會傻到想要投降。

    高泰祥知道段氏其實是偏向於主和的,因為身為國主,段氏以身作則,篤信佛祖,不忍見到百姓受難生靈塗炭,隻要低頭能夠得到和平,段王爺並不介意低一低頭。

    也正是看懂了段王爺的心思,高泰祥才耐著性子坐在朝堂上,聽那些個文武百官為了是戰是和而吵得不可開交。

    好在此時,貼身的侍衛給他遞了一個密條,高泰祥雙眸一亮,卻隻是將密條收入袖籠。

    雖然動作不大,但金殿上的段王爺還是看在了眼中,他也是被吵得坐不住了,趕忙咳嗽一聲,製止了朝堂上的吵鬧,而後關切地問道:“相國,可是前線遞送的要緊軍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