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50.第四百五十一章 臨安來人隻剩一夜(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194更新時間:2022-03-24 00:15:07

    且說楊璟難得回到寨子裏頭,這也未能安生太久,便讓趙京尹召到了巴陵縣衙來。

    那報信之人也沒說甚麽,隻推說趙京尹有急事,楊璟到了之後,才發現江陵知府牟子才也到了,花房裏頭還坐著幾個頭戴長長帽翅、身穿紅色官袍的文官。

    牟子才本是天子近臣,雖然官職不高,但卻是文官中的清流,奈何鬥不過董宋臣等一幫奸佞,最終被下放地方,成為了江陵知府。

    不過他在楊璟這裏得到了一個實幹的契機,如今大刀闊斧進行地方改革,又組織人力開墾荒地,試種和推廣紅薯,盤活了地方的民生,口碑也漸漸積攢了起來。

    再次見得楊璟,牟子才不由眼前一亮,因為大半年時間過去,楊璟積威甚重,雖然笑容仍舊和煦,但楊璟卻如同一柄鋒銳無比的刀,藏在了越來越深的刀鞘之中,然而那種偶爾散發出來的壓迫,還是讓人心生忌憚。

    趙京尹的官職比楊璟要高,又是正使,自然不需要起身,但楊璟如今已經與牟子才平級,來者又是客,牟子才當然要起身迎接,至於楊敬亭以及江陵府其他縣區和軍鎮的首腦,也就更不用說了,紛紛跟著牟子才站了起來。

    然而那幾個緋服官袍的老頭子,卻仍舊沒有起身,隻是與趙京尹停止了交談,用一種怪異的目光在打量著楊璟,許是驚詫於楊璟太過年輕,又有些難以置信的神色。

    牟子才與楊璟寒暄了幾句,便引著楊璟介紹那幾位官員,楊璟一一見過之後,才明白這幾個老頭兒為何如此倨傲。

    原來這些都是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裏頭更有崇文館、昭文館和集賢院等館閣待製,這些可都是文官中的文官,是大宋朝典型的文官代表,難怪對楊璟會愛理不理了。

    並非他們的官職有多高,而是他們的出身比楊璟要好!

    大宋是文人的天堂,士大夫和文官們的待遇,是古往今來從所未見的。

    據說太祖時候便立下了規矩,在宮裏頭建了個密室,密室裏頭有塊石碑,皇族的繼承人在接掌皇位之前,都要進入密室去看一看那塊石碑。

    而石碑上的兩條規矩也很簡單而清楚,簡單到每一個皇帝都能隻看一眼就牢牢記住。

    石碑上的第一條規矩就是永遠善待後周世宗柴榮的後裔,而第二條則是,絕不因為言論問題而殺害士大夫。

    太祖立下的規矩,以及後來太宗真宗仁宗神宗等曆代帝王對文事的抬舉和培育,使得大宋文人的地位扶搖直上,讀書也成為了最得人心的一件事情,能夠成為文人,能夠成為官場上的進士,更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而楊璟出身不正,雖是漢人,卻在苗寨裏頭長大,雖然有大功勞,幹的卻是仵作的勾當,而後雖然得了任用,做的又是推吏,即便後來不斷有大建樹大功勞,也都與文事不沾邊。

    到了官家封賞男爵,授予巡檢觀察,乃至於樞密承旨等官職與榮譽之後,楊璟成為了官場新貴,但卻又是文官們眼中的笑話。

    在文官們看來,楊璟的上位其實與董宋臣等人沒太大差別,連丁大全賈似道都比不上。

    人賈似道好歹有正經出身,楊璟讀沒讀過書尚不清楚,但沒參加過科舉考試,你讀再多的書都給沒讀一樣,因為得不到朝廷的承認,得不到文人圈子的認可。

    此時的讀書可不是單純地閱讀和學習某些書籍,參加過科舉考試,得到過科考認可,那才叫讀書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