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94.第四百九十五章 聖恩賞賜執掌大權(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176更新時間:2022-03-24 00:15:25

    南宋理宗皇帝本名趙與莒,雖然是趙匡胤一脈趙德昭的九世孫,但已經淪落民間,成為庶人,因為父親是保長裏正之類的村官,家境還算不錯。

    後來權奸史彌遠無意找到了趙與莒,說是驚豔於他的才華,又認為他乃天命所歸,便將趙與莒帶回了京城,改名為趙貴誠。

    當然了,也有人質疑趙與莒的皇族身份,認為他隻不過是史彌遠從民間隨便找來的傀儡。

    無論如何,史彌遠在寧宗死後,便廢除了一直想要對付他的皇太子趙竑,與楊太後一道,將趙與莒改名趙昀,推上帝位,是為理宗。

    另外,關於宋寧宗之死,史料上並無記載,據說並非正常死亡,也有人說寧宗聽信了太子趙竑的建議,打算除掉史彌遠,不過這太子是個藏不住事的,到處與人說,往後有機會一定要辦了史彌遠這個大奸臣,於是史彌遠便給寧宗進獻了百顆金丹,寧宗就這麽稀裏糊塗死了。

    寧宗死後,趙竑被廢,趙昀卻沒能獨掌朝政,他要繼位,必須經過楊太後,也就是寧宗皇帝的楊皇後的同意,而楊太後也換取了垂簾聽政的權柄!

    大宋朝雖然自真宗劉皇後以來,也有垂簾的先例,但大多是皇帝年幼,不能處理朝政的情況下,才由太皇太後或者皇太後代行天子之職。

    可理宗趙昀登基即位之時已經二十歲,在這種情況下,楊太後還要垂簾聽政,便違背了後妃不得幹政的祖宗家法。

    趙昀是個勵精圖治,有大抱負的人,否則也不會有“端平更化”這樣的小盛世局麵,“端平入洛”雖然以失敗告終,但起碼證明,趙昀其實是有心想要振興國家的。

    這樣的一個人,想要規規矩矩讓楊太後和史彌遠把持朝政,是不太可能的。

    趙昀也與楊太後明爭暗鬥了許久,在八個月之後,楊太後終於撤簾,不再搞垂簾聽政那一套,不過趙昀的處境也不好,因為他即將要正麵史彌遠這個奸臣。

    他十八歲的時候才被史彌遠帶到京城來,又是庶人出身,根本就沒有什麽根基和支持者。

    為了扳倒史彌遠,趙昀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才終於獨掌朝政,雖然感恩於史彌遠,並沒有殺他,但卻將石彌遠的黨羽徹底剪除,任用真德秀等賢良之士,端平更化期間任用過三十七名宰相,大部分都是一時之選,展示了趙昀任人唯賢以及高明的禦人之術。

    從趙昀的經曆可以看得出來,楊太後在趙昀的人生當中扮演過極其重要的角色。

    雖然她曾經垂簾聽政,想要把持朝政,但後來也能夠審時度勢,主動撤簾,而趙昀的皇家出身得到承認,能夠名正言順登基即位,都拜楊太後所賜。

    趙昀連史彌遠都沒有殺,自然也不會虧待楊太後,反而對楊太後恭敬有加,畢竟有楊太後在,趙氏天下就是正統。

    人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皇家更是如此,這是祖宗家法留下來的規矩,就好像瑞國公主乃賈貴妃所生,卻必須喊謝皇後為母親一樣。

    所以對於楊太後,趙昀始終保持著敬意,而且楊太後對趙昀的事業也算支持,並沒有阻撓過趙昀施展抱負,有她這個太後坐鎮後宮,趙昀也能夠心無旁騖地支持朝政。

    衝喜是好事,端平入洛失敗之後,趙昀的抱負受挫,曾經沉迷於酒色,又急於生育子女,對女人從來都是來者不拒的。

    所以當楊太後提出要給他納妃之時,趙昀並沒有抵觸,可要納的是大理段氏清河郡主段初荷,這就讓趙昀有些意外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