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98.第四百九十九章 臨安府衙騷亂不斷(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450更新時間:2022-03-24 00:15:27

    楊璟聽得陳密稟報,知曉事態嚴重,便離開了詔獄,往臨安府衙門趕去。

    如今徐佛還沒有官複原職,皇城司全由他這個公事官主持大局,誰想到上任還不到兩個時辰,就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

    如果楊璟當初答應董槐,如今他應該與陳宜中等人成為同學了。

    太學也就相當於國立大學,是朝廷辦的公學,挑選各地精英,為國家培養預備人才。

    太學生其實是不得議論朝政的,因為這些太學生對輿論的影響實在太大。

    其他朝代暫且不談,單說北宋徽宗時期,太學生陳東等人便聯名上書,將童貫與蔡京、王黼等人列為六賊,聲討這些奸佞,陳東雖然獲得了極大的聲望,但最終也落得個身死的下場。

    如果楊璟沒記錯的話,這個陳宜中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今次聲討丁大全,會為他們六名太學生贏得“六君子”的名聲!

    陳宜中家境貧寒,但才華出眾,言辭優美,文章犀利,在太學生之中有著不淺的人望。

    不過楊璟依稀記得,這位哥哥後來還是依附了賈似道,蒙古人打進來之後,南宋朝廷節節退敗,賈似道也被罷相奪職,那時候已經是太皇太後的謝道清,便任命陳宜中為宰相。

    這陳宜中也曾做過抵抗,不過收效不大,接連失敗之後,又跟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南宋三傑”組織了南宋流亡小朝廷。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楊璟與陳宜中沒有太多接觸,也沒有關於這個人的資料,對於此人的人品或者曆史功過,楊璟暫且不去評說,也無法去做出客觀評判。

    但眼下卻不得不去麵對這個人帶來的群體影響,如果事情鬧大了,臨安城可就亂了!

    陳宜中等人的行為確實出於大義,但對於董槐等人而言,絕非甚麽好事。

    丁大全彈劾董槐的名目就是功高蓋主,以權謀私,意圖謀反,如今太學生和百姓氣勢洶洶來聲援董槐,你讓官家作何感想!

    難道他趙昀就是昏君?難道他趙昀在太學生和百姓的眼中,還不如董槐?

    所以他們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雪上加霜!

    楊璟並不否定他們的動機,但很多時候,往往都是好心辦壞事。

    這些太學生是傳統的學院派,沒有實幹經驗,不懂審時度勢,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乃至於空想主義者。

    曆史上已經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想要筆杆子裏出政權,根本就是癡心妄想,諸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失敗,也都同樣如此,所以咱們的偉大領袖才會說出槍杆子裏出政權的名言。

    楊璟一邊趕路,一邊思考著對策,不知不覺便來到了臨安府衙門前頭。

    但見得烏泱泱滿大街都是喧鬧的百姓,已經將臨安府衙圍得水泄不通!

    這登聞鼓嘛,也是宋朝的特色,便是許多電視劇裏頭擊鼓鳴冤的原型,本是用來直接向皇帝陛下提出訴求的,但這裏頭有個規矩,無論是誰,無論甚麽樣的狀況,隻要敲了登聞鼓,就先打你幾棍屁股再說事。

    當然了,這個登聞鼓確實有個鼓,但這個鼓其實隻是個形式和象征,對皇帝有什麽訴求,通常會以正式的文書,先向開封府或者現在的臨安府遞交,得到批複,才能繼續下麵的流程。

    這就有點像後世的集會,以及遊行示威製度了,朝廷不會剝奪你的這項權利,但必須要通過朝廷的批準。

    也好在楊璟從宮內頭出來,並未換上官服,其實也因為他才剛剛被任命,賈似道剛把旨意遞交到政事堂,還要下發有司,從流程上來說,楊璟其實還沒有得到正式的任命文書,所以官服自然也就沒有準備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