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14.第五百一十五章 山門受阻解劍卸甲(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054更新時間:2022-03-24 00:15:33

    道觀,也就是道士們的殿宇,是用來祭拜道家聖人神仙,以及道士們隱修之所。

    晉朝的道士、丹鼎大宗師葛洪曾經在書上說,陝州靈寶縣的太初觀,乃是函穀關侯見到老子的地方,終南宗聖宮是關尹的故居,周穆王修葺之後,改名號為樓觀,見了祭拜老子的祠廟,道觀的興起,應該就源自於此了。

    這古人讀書寫字,都是由右至左,所以道觀其實應該是觀道。

    觀,也就是看的意思,引申為探索,觀道的意思,便該是探索道的奧義。

    而所謂觀者,於上觀望也,這個觀,特指古人觀望天象之時的天文台,站在天文台上,窺視上天的奧義。

    所以道觀就像天文台,道士們在這個天文台上,窺視道家的奧秘,因為也有“道觀觀道”的說法。

    道士們在道觀之中修道和祭拜,道家需要清靜無為,離境坐忘,是以需要極其靜謐的環境,是故道觀通常都修建在深山老林裏,而不像大和尚的廟宇,修在鬧市之中,甚至還用來做生意。

    道士們在如此安靜和空曠之地,能夠隔絕世俗的喧囂,能夠聆聽天地的低語,能夠返璞歸真,聽那風聲蟲鳴,看那日落日出,餐霞飲露而飄然逍遙。

    由於道教是華夏本土教派,是以源遠流長,道觀自是遍布各地,這其中便誕生了不少能夠被譽為道教祖庭的地方。

    如幽燕大地上的白雲觀,道觀天下青城山,龍虎山的上清宮,呂祖廟,以及後來的武當等等,道家也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說法。

    龍山觀,便是這麽一個天下道士所向往的地方。

    這龍山觀位於鳳凰山南麓,坐西朝東,依山而建,順山勢而走,仿佛渾然天成,周圍山脈如盤踞的青龍,群山拱衛,諸多宮殿隱於蒼鬆翠柏之中。

    真可謂:“青山綠水氣溫暖,冬寒照常芳草鮮。王母玉池盛瓊漿,金鯉戲遊閃金光。奇花異草散馥鬱,苑林恰似天上降。”

    楊璟這才走到山腰處,除了看不到盡頭的石階,偶爾便隻能看到一些些宮殿的瓦片和飛簷。

    楊璟沒來由想起一個典故來,便朝身邊的風若塵道:“我曾聽說,徽宗有一次以深山藏古寺為題,考究宮中畫師,那些個畫師絞盡腦汁,盡量把寺廟給藏起來,有的畫在山腰,有的則藏於密林之中。”

    “而拔得頭籌的那位,畫中沒有一磚一瓦出現,畫了飛瀑直下山腳,山下一個老和尚在挑水。”

    “既然有和尚在挑水,自然是用來洗衣做飯,便說明山上必定是有寺廟的了,這和尚這麽老了,卻需要自己挑水,說明寺廟裏頭沒有年輕人,甚至已經很破落,又點出了古寺二字來,而整幅畫都未曾出現過寺廟,隻是惹人聯想,是以得了第一。”

    宋徽宗趙佶的藝術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有著靖康之恥,但民間對這位帝王的傳說典故還是比較多。

    然而楊璟說完之後,風若塵卻有些驚愕道:“還有這等事?你怎麽聽來的?”

    楊璟也是微微一滯,心說這些典故或者故事,說不得是後人牽強附會甚至胡編亂造的,既然風若塵沒聽過,可能並不一定是真的。

    這麽一想,楊璟也就心虛起來,隻是訕訕笑道:“我隻是想說這龍山觀,便是這等姿態罷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