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61.第五百六十二章 淮西提刑突如其來(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516更新時間:2022-03-24 00:15:51

    楊璟這才剛為洞真做完治療,沒想到外頭竟然湧出大波的官兵,將整個驛館重重包圍了起來!

    此時除了陳錫賢和易姬這一老一小,便隻剩下床上半死不活的洞真,楊璟將西馬龍重管左輪插在後腰,用白衣遮蓋起來,便走出了房間。

    但見得這些官兵赫然穿著提刑司的甲衣,一個個挎著腰刀,為首一人約莫三十左右,一身官服,眸光炯炯有神,雖然楊璟素未謀麵,卻知道此人的來曆!

    因為此人穿著提刑司的官服,楊璟早先便見過陳棋泰等人穿過,而從官服上的補子和腰帶等來看,此人應該是提點刑獄司的長官,也就是提點刑獄公事,也就是提刑官了。

    早番已經說過,宋時的行政區域劃分,地方上通常設置路、府、州和軍、監等等。

    重點駐軍的軍城,通常會設置軍級別,比如安豐軍,比如嶽州軍等,而鹽鐵茶等生產地區,則設置為監,其餘便是普通的州府。

    至於提刑官,早先也說過,就是各路區域之中負責與刑獄緝捕等有關工作的衙門。

    安豐軍屬於淮南西路,此人便該是淮西提刑官了。

    楊璟一路上早已將兩淮路的官場情況都了解清楚,畢竟有陳密和李彧等皇城司內務在身邊,想要了解這些情況並不是什麽難事。

    楊璟畢竟是折獄郎,對刑名又有著親近,是故對淮西提刑官的印象也很深刻,而且這個淮西提刑官,在安豐軍可謂赫赫有名的!

    此人名喚杜庶,字康侯,不過相比之下,他的父親名氣更大,說是名滿天下都不以為過。

    因為他的父親乃是南宋的抗蒙名臣,杜杲!

    早先說過,安豐軍在對抗蒙古南侵之時,起到了關鍵性的左右,而安豐之戰,正是在杜杲的帶領下,取得的勝利!

    杜杲素來以守城而揚名軍界,早年與金朝對抗之時,便取得了赫赫戰功,雖然文官出身,但膽略過人,臉上被射了兩箭卻仍舊在戰場上指揮作戰,其人隻勇,略見一斑。

    到了安豐之戰,他帶著兒子親自上陣,麵對蒙古人的瘋狂攻城,他不斷鞏固城防,蒙古人動用火炮,杜杲就發明了一種可以移動的木樓,名喚“串樓”。

    這種硬木搭建的箭樓,就架在城壕邊上,下方環以羊馬牆,上方用木板圍起來當擋板,中間開窗以供射箭,由於結構簡單,建造起來非常的方便快捷,即便被砲石砸爛也不打緊。

    杜杲不斷製造這種串樓,從內而外,不斷往外推,竟然製造了上千座這樣的串樓,可謂將安豐軍城打造得鐵桶一般。

    蒙古人用的火炮其實隻是簡單的開花鐵炮,用拋石機之類的東西,發射到城頭上,又讓人去填護城河,整整填出了二十七道壩橋,可即便如此,他們都沒能攻下安豐軍城!

    蒙古人又組織了“八都魯”敢死軍,這些敢死軍身上穿著十幾層牛皮做的厚甲,向安豐發動猛攻。

    杜杲卻又發明了一種特製的小箭,挑選宋軍之中的神射手,那些蒙古八都魯雖然全身都包起來,可總不能把眼睛也蒙上,這些宋軍神射手,就專門射蒙古八都魯的眼睛!

    除此之外,杜杲還針對敵人的火炮,發明了“鵝梨炮”和“三弓弩炮”等大量的新式武器,這三弓弩炮射程達到千步之遠,威力尤勝大宋的最強武器“神臂弓”!

    總之這個杜杲在安豐軍便是軍神一般的存在,安豐之戰能夠取得勝利,杜杲可謂力挽狂瀾而居功至偉。

    可惜這杜杲在三四年前已經死了,杜庶守孝三年,服闕之後,便開始擔任淮西提刑官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