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82.第五百八十四章 安豐軍中坐看風雲(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6916更新時間:2022-03-24 00:15:59

    楊璟進入淮食鎮之後,公羊徙野為了說服楊璟,便將楊璟帶去見識了阿裏不哥的大營,也正因此,楊璟才得知了阿裏不哥想要發動南侵的陰謀。

    值得慶幸的是,風若塵及時將情報交給了陳密和李彧,李庭芝和杜庶早已做好了防備,淮北的蒙古人想要發動突襲,儼然已經不太可能。

    楊璟順利回到安豐軍之後,也成了安豐軍的英雄,因為他非但刺殺了蒙古帝國的阿裏不哥大王,還將他的甲仗和王旗一並帶了回來!

    眼下安豐軍也是群情激奮,士氣大振,驛馬已經六百裏加急,將這一消息傳回朝廷,甚至有參謀想著向川蜀的餘階大將軍借兵,趁著阿裏不哥被殺,將淮北地區一舉收複回來!

    雖然朝廷的主和派一直在與蒙古人斡旋,但蒙古人並沒有和談的意思,即便他們如今的軍事重心都放在了西征之上,即便他們花費好幾年才打下花剌子模,但也從未停止過對大宋的侵略。

    在主戰派們看來,和談是沒有可能的事情,賈似道早先也主張和談,結果如何?

    結果是大宋朝廷丟了淮北,隻能固守淮南,如果淮南再丟,便隻能退守長江,長此以往,軍事隻能越發疲軟羸弱,想要反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楊璟殺了阿裏不哥,便是天賜良機,蒙古人一直以強者為尊,個人英雄情結很是深重,阿裏不哥的死,對蒙古人而言絕對是巨大的損失和打擊。

    如果能夠趁著這個機會,發兵淮北,說不定真的能夠將淮北地區給收複了!

    當然了,這場仗也不是說打就打,大宋朝從建國以來便是如此,統兵官沒有調兵權,調兵的又沒有統兵權。

    所以別說什麽過河突襲淮北的蒙古人,照著流程來走的話,三個月之內能開始與敵人幹架,已經是不錯的了。

    倒不是因為軍情傳遞太慢,早先介紹皇城司之前已經說過,得益於南宋中興四將時期的建設成果,大宋的驛路那可是暢通無阻的,快馬加鞭,馬不停蹄,換馬接力的話,三五天的時間其實軍報就能夠傳遞回朝廷。

    然而傳遞回去之後,勢必要掀起炸鍋一般的大討論,一部分人會第一時間彈劾楊璟,認為楊璟行事魯莽,惹怒蒙古人,輕啟戰端,為國家為朝廷為萬千黎民百姓帶來了禍害和苦難。

    而另一部分人則開始考慮安豐軍的實力,認為杜杲的體係重在防禦,攻擊力卻非常有限,如果固守安豐軍,吃虧的隻能是前來強攻的蒙古人。

    一旦渡河作戰,隻能陷入被動,善於守城卻不擅野戰的安豐軍,必定得不到想要的勝利。

    又有一部分人認為李庭芝太過年輕,杜庶雖然是提刑官,但始終不如乃父杜杲,漫說主動出戰,便是被動防禦,都需要馬上挑選合適的人選,坐鎮安豐軍。

    如此一來,朝堂上的諸多勢力又會瞻前顧後,有人想要將自己的勢力滲透到安豐軍,給自己的親信謀求一個肥缺。

    也有人敬而遠之,對此事諱莫如深,隻做那明哲保身的牆頭草,而皇帝陛下必定會在朝臣們的吵吵鬧鬧之中,變得心煩氣躁,最終躲入深宮之中,用酒色來麻痹自己,而不願再與朝臣討論這個問題。

    種種狀況結合來看,安豐軍想要反攻淮北也不是不可能,除非李庭芝和杜庶抱著造反的心態,利用個人威望,在朝廷沒有批複的情況下,便宜行事,先斬後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