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711.第七百一十三章 安南正使滿心疑惑(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6986更新時間:2022-03-24 00:16:48

    身為安南使節團的正使,儂池高始終有著這樣的覺悟,他是為陳氏王朝謀求利益的,而不是來依附大宋的。

    這熙熙攘攘皆因一個利字,安南乃中原漢人眼中的南蠻之地,從來都是山高皇帝遠,即便接受了大宋的冊封,事實上也隻是附屬國與宗主國的關係。

    他們並不需要付出實際行動,隻是用一個虛名,讓大宋贏得麵子,而他們則獲得雙方互市等各種利好。

    安南的氣候適合種稻,種出來的稻米顆粒飽滿,又甜又糯,可惜卻無法販賣到大宋來。

    大宋這邊早先也算是後世所說那蘇湖熟天下足,可遷都臨安之後,又漸漸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原本對於糧食的需求還算能夠自給自足。

    可朝廷對百姓盤剝很重,因為需要養冗餘龐大的官員階級,需要養那些腐敗不堪的軍中將士,各種苛捐雜稅早已壓垮了百姓的生活。

    加上蒙古不斷大軍壓境,軍糧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是以儂池高相信,眼下這種狀況,大宋肯定是缺糧的。

    誰都知道大宋不缺錢,稻米如果能夠賣到大宋來,安南的民生肯定能夠得到巨大的改善。

    當然了,他們也曾經無數次想侵占大宋南邊的土地,畢竟大宋皇帝和官員們一直都認為,廣西西南部和黔東南之類的地區,自古以來都是不開化的南蠻之地,朝廷根本就不想要這些地方。

    所以安南也曾經好幾次發動侵擾,想要得到這些地方,這些地區對於大宋而言是雞肋,可對於安南而言卻已經算是豐饒富庶之地了!

    安南之所以派出使者,進貢大宋朝廷,討要冊封,是為了得到名正言順滲入大宋南部的便利。

    安南人的適應能力極強,而且狡猾奸詐,隻要讓他們滲入到大宋南部,他們就能夠從中作梗,漸漸蠶食這些地區。

    可惜他們到底還是想岔了。

    若是以往,大宋確實不在乎這些地區,就像太祖的時候,大理和黔西南的大部地區,紛紛投遞國書,願意臣服於大宋,可太祖皇帝卻認為這些地區不過是莽荒之地,又山高路遠,根本無法實際管轄,隻是隨手給了個冊封,根本就懶得理會。

    可今時不同往日,如今蒙古人不斷壓縮南宋的生存空間,若非宗雲義軍收複了兩淮,隻怕大宋的疆域會越來越往南收縮。

    若不是楊璟在西南做了大布局,若非  餘階一直死守著四川,大理早早被攻陷,蒙古人又從西南方不斷擠壓,大宋的疆域就會更小!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廣南西路等野蠻之地,即便官家和文武朝臣們仍舊沒有改變他們對這些地區的印象,但他們卻是如何都不會放棄這些地方的了。

    儂池高認為安南如今成了大宋與蒙古大軍之間的屏障,甚至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是以頗有奇貨可居,有恃無恐的態勢。

    即便朝廷的人對他們不冷不熱不理不睬,他們仍舊保持著自己的高傲態度。

    如今聽說靖西侯楊璟親自來拜訪,足以說明大宋朝廷終於意識到他們有多麽的重要,若沒有安南,蒙古人從南邊打上來,大宋還不得跟金國一樣被蒙古人給滅了?

    大宋固然可以出兵,可安南這種地方,也就廣南西路的蠻兵能夠適應,大宋禁軍想要在安南打仗,簡直就是自尋死路,到頭來還得借助安南的軍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