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86.第二百八十七章 黃鶴樓頂搜賊子(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116更新時間:2022-03-24 05:59:29

    唐崔顥有詩雲,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裏頭的黃鶴樓,便是李秘如今見得的黃鶴樓了。

    這黃鶴樓一說原是建造於黃鵠磯上,鵠音近鶴,以訛傳訛,黃鵠樓便成了黃鶴樓,當然了,也有說法是這黃鶴樓本是辛氏的一家酒樓,因為接待了一個仙人,仙人施展神術,而後又駕鶴而去才得名。

    這種說法雖然被後世寫入了江夏縣誌,但沒半點可信度,這黃鶴樓始建於三國黃武年,最起初該是用於軍事戰略目的。

    黃武乃是東吳大帝孫權所使用的第一個年號,而這黃鶴樓最早又是用於軍事,這也是李秘為何要上來看看的原因了。

    不過看了之後,李秘也難免有些吃驚,因為後世的黃鶴樓已經氣派恢弘,大氣豪邁。

    然而彼時的黃鶴樓,卻要更高更大,後世樓高五十米左右,可李秘看到的黃鶴樓卻高達七十多米,金黃樓頂上甚至籠罩著雲霧,不虧是與嶽陽樓、滕王閣齊名的江南三大名樓!

    而黃鶴樓周遭還有不少附屬建築,諸如勝像寶塔、碑廊、山門等等,一層大堂裏頭是巨型的壁畫,左右牆壁上所懸掛的盡是曆年來文人墨客留下的傳世佳作。

    當然了,這些都是贗品,供給遊客觀賞,真跡則在頂樓高閣之中,而且從二層開始,就有王府和地方官兵在把守,遊客是上不去的。

    這八角樓比後世要更加的龐大和壯觀,李秘也是早有所料的,畢竟黃鶴樓曆經戰火,武昌這邊的人常有一種說法,說是“國運昌則樓運盛”,然而單單是明清時代,黃鶴樓就被毀了十幾次,又重修了十幾次,到了光緒年間,最後一座修建起來的黃鶴樓已經隻剩下樓頂的黃銅蓋子而已了。

    這些年黃鶴樓也經常變換位置,每次重修都幾乎沒有依照原址,到了新中國時代,修建長江大橋時占用了黃鶴樓原址,新樓隻能另選地方。

    所以後世人所見的黃鶴樓,早已不是黃鶴樓,雖然照著清朝藍本來仿造,但清朝的藍本原就不是正宗。

    李秘此時看到的黃鶴樓,其實也是經過重建或者修葺過後的,因為嘉靖年間楚王府經常走水,而黃鶴樓也是多災多難,樓被燒殘不說,裏頭的孤本真跡更是被燒得十不存一,真真讓人遺憾。

    不過李秘可不是真的要過來旅遊觀賞,前番也說過,李秘之所以要登山觀樓,是因為這是東吳大帝孫權黃武年間建立的,又是以軍事目的為主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這是高觀山的山巔,站在這黃鶴樓上,整個王府乃至於王城的布局都盡收眼底!

    所以麵相王城的那一麵已經封鎖起來,尋常遊客上山,隻能呆在另一邊,不得繞到東南麵來,否則就有窺視王府之嫌了!

    當初甄宓逃走之時,李秘就懷疑她逃到了山上來,隻是當時沒有時間理會,她把康純俠的爛攤子丟給了李秘,當時李秘急於應付,又人手不足,還要顧忌楚王等等因素,也就沒有上山來搜捕。

    梁銅承和少年劍師雖然潛伏在匠房,但匠人到底是低等下作人,王府許多機密都接觸不到,想要藏匿在王府之中,也不是如魚入海河,既然他們能藏匿,估摸著也得了甄宓的暗中幫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