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13.第五百一十四章 營中相見謀密計(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100更新時間:2022-03-24 06:00:53

    李秘對許儀後的敬佩可不是表麵客套,雖然許儀後旅居日本,但卻是個地地道道的愛國者。

    李秘不是曆史學者,沒能從後世的曆史書籍之中了解到這些,但從程北鬥的口中了解許儀後的義舉,更加的直觀,給他的觸動和震撼更大。

    許儀後被倭寇擄掠到日本九洲薩摩國,因為救了島津義弘的兒子,成為了島津家的“禦醫”,留在宮廷之中,甚至已經娶妻生子,深得島津義弘的喜愛和重用。

    他可不是尋常醫者,他自幼聰明好學,屢試不第也隻是運氣不佳罷了,又在廣州、南京等沿海一帶行醫多年,見聞廣博,頗有底蘊,談吐非凡,到了島津眼中,簡直就是全才。

    因為他是被倭寇擄掠的,所以他一直痛恨倭寇,早幾年便向島津義久陳述倭寇之害,島津義久果真誅殺了倭寇頭子陳和吾與錢少峰等十餘人,為大明朝東南沿海的百姓除掉了好些禍害。

    島津義弘雖然擁有薩摩藩最強武士團,島津三兄弟也是威名遠播,但很多時候都詢問許儀後的計策,可以說將許儀後視為最心腹的親信。

    許儀後可以說非常符合李秘對於中國人的那種民族韌性的想象,中國人就像一顆顆頑強的草種,堅韌不屈,即便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很快就能夠紮根下來,開枝散葉,而後凝聚人群,團結在一起,擴大影響。

    曆史上也曾出現過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中國人流落在外,便漸漸融合那個地方的人種,統治那片地方,讓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在那片陌生土地上生根發芽,得到發揚和傳承。

    許儀後便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孤身一人,卻能夠活得很好,得到倭奴們的尊敬,最後以藩士的身份獲得了薩摩藩四百多石的封地。

    所以李秘對許儀後的敬意,可不僅僅隻是朝廷對一個民間義士的嘉獎和慰問。

    李秘表現出來的敬意,也使得許儀後心頭溫暖,畢竟做出了這麽多的事情,終於能夠得到朝廷的回應和肯定,許儀後也就感到欣慰了。

    尤其是李秘貼心地準備了這份見麵禮,更是讓許儀後感到非常的心動。

    他已經成親生子,島津義弘對他很是優待,從未短缺用度,薩摩藩無論是大名還是武士,或許尋常貴族,對他都非常的尊敬。

    他本以為自己已經滿足於現狀,即便沒有回歸故裏,也能夠安享下半生,可直到李秘一聲回鄉的呼喚,他才意識到,自己骨子深處,仍舊是個大明人,仍舊渴望著回到故土!

    “李大人,聽說沈惟敬回去請示皇帝陛下,要議和停戰了?”

    這是非常機密的事,但李秘選擇相信許儀後,因為他知道,如果許儀後已經變節,就絕不會做出這麽多義舉,所以他也沒有隱瞞。

    “我大明百多年來從未有過議和之舉,寧可站著戰死,也絕不跪著苟活,更從未有過低頭的例子,這場戰事雖然是侵略朝鮮,但豐臣秀吉從一開始就叫囂要入侵大明,朝鮮隻是跳板,皇帝陛下是不可能忍讓的!”

    李秘所言也並無誇大,史料上的記載,第一次壬辰之戰之所以會以議和結束,是因為沈惟敬從中攪局,兩頭行騙,跟豐臣秀吉說的是,萬曆皇帝答應了所有條件,要封他為日本國王,還要把大明公主嫁到他豐臣秀吉這邊來,要把平壤以南都劃分給日本,豐臣秀吉張狂到並不接受冊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