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24.第五百二十五章 凱旋且把風頭避(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6894更新時間:2022-03-24 06:00:57

    對於光海君的到來,李秘既沒有太過意外,也並未怠慢,有禮有節地接待下來,說了些無關痛癢的寒暄話。

    在李秘看來,光海君算是個不錯的王族子弟,彼時正宮懿仁王後並無生養,也就是說,朝鮮沒有嫡長子,庶子之中長子是臨海君,可臨海君卻是個貪玩耍的。

    身為長子,臨海君卻是不學無術,整日裏吃喝玩樂,甚至放縱家奴殺人越貨,欺男霸女且橫行無忌,簡直就是臭名昭彰。

    而第五子定遠君和第六子順和君也是一個模樣,劣跡斑斑,在大哥臨海君的帶領下,隻是在混日子。

    相較之下,光海君算是非常難得的王族人才了。

    他先是帶著貞慎翁主,到明朝天國搬來了救兵,漢城陷落之後,宣祖李昖北上義州,光海君卻留守祖廟,雖然年紀不大,但他已經到全國各地招兵買馬,安撫軍民,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其實早在日本人入侵之前,就有大臣建議立光海君為王世子,不過被宣祖否決,諫言的官員都受到了懲罰,情形有點像大明朝的國本之爭。

    萬曆皇帝寵愛的是福王朱常洵,而朝鮮宣祖喜歡的也不是光海君,而是他與仁嬪金氏所生的信城君李珝。

    經曆了這場戰爭之後,光海君積累了大量的人氣,他四處奔走,撫慰軍民,作風簡樸,為人端正,贏得了李舜臣等一大批武將的支持,據說已經大臣向宣祖諫言,要趁機立光海君為王世子。

    然而宣祖一直在猶豫,日本入侵,占領大半疆域之時,他曾經想過要立光海君為王儲,可大明軍隊入駐之後,宣祖認為江山是可以保住的,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如今他反倒有些忌憚光海君,因為朝鮮剛剛經曆了戰亂,國庫空虛,百廢待興,而光海君卻得到了百姓和軍隊的支持,這對於李昖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戰爭期間,李昖一退再退,最後退到了鴨綠江邊,隨時準備進入大明境內避難,而光海君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往南去慰軍勞軍,四處招兵買馬,積極組織抵抗和光複。

    此消彼長,眼下光海君的聲望甚至壓過了李昖,這位國王若再封光海君為王世子,隻怕往後會控製不住這個兒子了!

    所以光海君隻能找到了李秘這裏來,因為擊退日本入侵的主要功勞,都是大明朝的,而朝鮮對大明素來是言聽計從,隻要大明皇帝陛下發話,受封王世子還不是鐵板釘釘的事情麽!

    即便不敢覬覦王世子的位置,光海君也不想被自家父親過河拆橋,生怕他功高震主而冷落他,所以他便來李秘這邊尋求支持。

    在這場戰爭之中,光海君可謂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給人的觀感也是非常不錯,但李秘對他始終有些警惕,大抵是因為光海君有著超乎年齡的老辣和深沉的城府吧。

    光海君過來固然是為了商談迎接李如鬆的凱旋之師,可除了李如鬆這個一把手之外,還有不少二把手留在平壤,光海君哪個都不找,偏來找到李秘,足以說明,在他的心中,李秘才是最具分量的那個人。

    或許旁人不以為然,認為李秘隻是個使者,是個武夫,即便有了“銀修羅”這樣的赫赫凶名,對李秘也沒有太大的期待。

    但光海君卻不同,他是到過大明朝的,若沒有李秘的努力促成,大明朝會不會出兵都還是問題,他見過李秘在朝野的影響力,所以對李秘才這般的敬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