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42.第五百四十三章 通政太常來牽製(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196更新時間:2022-03-24 06:01:04

    李秘舉薦的這些人,沈鯉確實是個認死理的,但總比海瑞之流要圓潤一些,呂坤是專心做學問的,袁可立雖然剛正不阿,但才能出眾,王弘誨卻是個官場老狐狸,絕非朱翊鈞所言那般,全都是認死理的。

    當然了,這些人到了朱翊鈞眼中,都變成認死理的人,也不是甚麽值得奇怪的事情。

    身為皇帝,他了解每一個臣子,那麽他就擁有了成為明君的潛質,但朝堂上這麽多臣子,皇帝不可能每個都了解透徹,皇帝注重品行和辦事效率,很多時候都通過觀察品行來決定去辦事,但又通過辦事結果來反推臣子的品行。

    然而這當中會存在誤差,辦事的結果隻有兩個,要麽成,要麽不成,但品行是多變多樣的,絕不是好或者不好就能夠概括的。

    所以在皇帝的眼中,這些臣子也就模糊起來,變成了比較簡單的色塊,會被符號化,耿直的,圓滑的,勤奮的,偷懶的,皇帝雖說不算一言以蔽之,也會用幾個簡單詞語來概括某個臣子的特性,加以劃分,從而派遣不同的差事。

    李秘所舉薦的這些人,有清有濁,可以說已經是一套非常不錯的陣容,跟重要的是,這些人與李秘都是老交情,李秘不怕自己會玩脫軌。

    麵對朱翊鈞的質疑,李秘想了想,還是開口道:“臣鬥膽,不敢苟同聖上的看法,呂坤是個大儒,聲望也不錯,專注學問,也不敢沾染朝政,王弘誨在南京禮部也是德高望重,沈鯉自不用說,這些都是飽學之士,又精於吏治,內外兼修,左右環顧,上下通融,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李秘如此解釋,朱翊鈞眉頭仍未舒展,李秘難免又加了一句:“聖上所說的認死理之人,臣倒是認識一個,也本想著舉薦他,就怕聖上打我板子……”

    朱翊鈞聞言,倒是好奇起來:“此人又是誰?”

    李秘狡黠一笑道:“大理評事雒於仁……”

    此君李秘是領教過的,在朝堂上大罵朱翊鈞之所以生病,是因為酒色財氣樣樣不漏,朱翊鈞可以不認得內閣的老臣,也忘不掉這個罵他昏君的人啊!

    聽得李秘如此調侃,朱翊鈞的眉頭終於舒展,哈哈大笑起來,點了點李秘道:“你這不是鬥膽,你這是找死,罵朕的人倒是不少,敢言語戲耍朕的,整個朝廷還能找出第二個麽?”

    李秘也是嘿嘿一笑,朝朱翊鈞道:“這還不是因為聖上虛懷若穀,有容乃大,寬仁智愛麽……”

    朱翊鈞擺了擺手道:“你這馬屁功夫也是爛,多向王弘誨學學再來奉承朕吧。”

    聽得朱翊鈞反過來調侃自己,李秘也知道,朱翊鈞適才不過是故作姿態,其實他對李秘的舉薦,還是非常滿意的。

    果不其然,緊接著便聽朱翊鈞拍板道:“這事情就這麽定了,田義,讓內閣草擬,遞送內書房,明日就發吏部召集相關人等,填充東宮,輔佐太子。”

    田義自是點頭應下,朱翊鈞又朝李秘道:“另外,朕已經命周瑜擔任通政太常,往後不是要緊事,隻需報給周瑜便成了。”

    “周瑜?通政太常?”李秘聽聞此言,心裏也有些失望,本以為朱翊鈞徹底放手,沒想到終究還是找了周瑜來牽製自己。

    通政太常也就是通政司的左右通政,與李秘一般,都是正四品的官職,但通政司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凡四方陳情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若有重大疑點並重要案件,可與刑部、大理寺豫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