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37章 影響(1/4)

作者:風嘯木字數:8608更新時間:2022-09-26 21:31:08

    4334年(公元1637年),三月二十日。

    蘇河在乾清宮,閱讀通政司整理的奏書。

    山東、河南地區推廣冬小麥,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山東巡撫張祐楓和河南巡撫錢明義。

    他們都匯報開春之後,山東和河南的冬小麥長勢良好。

    冬小麥推廣成功,再加上正在快速推廣的玉米和紅薯。

    糧食高產已經形成定局。

    全國各地都在興修水利,開墾農田。

    再加上沼氣肥等農家肥的使用和天然化肥的產量增多。

    大華全境,很快就會解決糧食危機。

    百姓不會餓肚子,他們就會安穩生活。

    大華實在太大,也不全是好消息。

    蘇河從北方各地匯報的情況,他就能分析出。

    北方的黃河流域,即將要發生一場大洪水。

    今年開春,陝西和河南的降雨量,普遍比以往增多。

    大旱之後下大雨,這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大旱之後土壤板結,土壤保水能力變得極弱。

    土壤留不住水分,大量的水都湧進河流之中。

    河流承受不住暴漲的河水,必然會導致洪災頻發。

    特別是河南開封府的黃河,這個危險的地上懸河,一旦決口,後果不堪設想。

    特別是北方各省,很少發生大規模洪水。

    水利設施非常老舊,沒辦法應對突然加劇的洪水危機。

    蘇河已經嚴令北方各省巡撫,嚴查主要河流的河堤。

    設置泄洪區,減輕洪水的危害。一旦發生洪水,立刻轉移百姓。

    內閣專門撥款抗災,都察院深入到抗災的第一線,嚴查官員瀆職。

    蘇河處理完政務,看向乾清宮牆上的全國軍事形勢圖。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結束戰爭。

    駐軍最多就是配合警備軍,在各地進行剿匪。

    隻有西南都督府,正在訓練一批適應高原的軍隊。

    大華王朝建立這麽長時間,烏思藏地區一直沒有反應。

    蘇河準備派兵進攻烏思藏地區,這個地區的本土勢力很弱。

    烏思藏地區難打,主要是道路難行,加上高原反應。

    平原地區的人,來到缺乏氧氣的高原地區,大部分人身體都受不了。

    隻能提前訓練適應這種環境的軍隊。

    遼東戰場在冬季停滯後,第三軍和第七軍,已經在發起猛烈的春季攻勢。

    蘇虎和李大壯,已經在遼陽會師。

    他們即將聯合已經訓練好的第四騎兵師,準備對建奴發起總攻。

    三個騎兵師,也會從側麵戰場,支援主力行動。

    大華皇家陸軍,解決建奴之後。

    那就消滅華夏傳統疆域,最後一個勢力。

    蘇河回複完重要的奏書,讓通政司把這些奏書轉交給內閣。

    他準備去看一看,已經興建到京城各個地方的自來水。

    通政使鄭子良捧著一摞資料,敲響乾清宮的房門。

    他得到允許之後,走進乾清宮中。

    “陛下,征倭的東海艦隊已經返回到大沽口。

    他們取得前所未有的勝利。”

    蘇河聽到這個令人高興的消息。

    他就不再準備出門,立刻坐下,閱讀東海艦隊的軍報。

    東海艦隊這一趟行軍,沒有出現什麽意外。

    他們已經占領琉球群島,作為東海艦隊的母港。

    輕鬆打下江戶城,逼迫倭國德川幕府賠款,開放海港城池和倭國市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