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29章 鄭王的信(1/4)

作者:風嘯木字數:8512更新時間:2023-03-23 03:26:03

    皇帝蘇河從大朝會返回乾清宮。

    這次大朝會,皇帝蘇河少見的態度強硬,壓製了所有反對意見。

    禦前會議上達成的各項政策,都通過這次朝議,正式頒布相關政策。

    在地方官府增設軍方代表這件事。

    在朝堂上如皇帝蘇河所料,引起了很多文官的不滿。

    但他們的不滿,根本無法阻止政策的通過。

    沒有朝廷重要大臣在背後推波助瀾,這些普通官員,很難引起太大的波瀾。

    大朝會進展順利,皇帝蘇河也很開心。

    每次大朝會結束,皇帝蘇河都會給各省巡撫下發旨意,督促他們執行大朝會的政策。

    皇帝蘇河同時批閱各地巡撫和部分重要知府的奏疏。

    大華帝國全國各地鋪設電報網,各地消息可以通過電報,快速送達京城。

    京城的政令,也能以光速傳達到各地。

    哪怕是最為偏遠的地區,信息傳遞也隻需要幾分鍾。

    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各地巡撫匯報事務也變得更加勤奮。

    之前匯報一件事,奏疏在路上往返的時間,就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現在的信息傳遞速度,早上發出的奏疏內容,晚上就可能獲得皇帝和內閣的批複。

    正是由於這種情況的出現。

    皇帝蘇河批閱奏疏的數量成倍增加。

    這還是經過通政司和內閣篩選過的奏疏。

    他們已經篩選到,大量無意義的奏疏。

    例如西北總督宋康年,為了展示他的存在感。

    自從尹犁通上電報後,宋康年每天都要發送電報,給皇帝蘇河請安。

    他同時說一些西北的雞毛蒜皮小事。

    皇帝蘇河看了兩三次這種奏書,他就立刻讓通政司攔截。

    沒有重要事情匯報的巡撫,發來毫無用途的奏疏,通政司全部退回。

    地方遇到的大量政務,內閣都有權力解決。

    大部分的奏疏,基本都由內閣解決好。

    這隻需要皇帝蘇河最終審核,蓋下玉璽的大印。

    皇帝蘇河自認為他不是那麽勤勞的皇帝。

    他每日最多拿出三四個小時,處理當天的政務。

    他與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章努力程度差遠了。

    朱元章是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的勞模皇帝。

    皇帝蘇河大量的政務都交給內閣,繁瑣的軍務交給大都督府。

    他已經這樣做,為了減少工作壓力,下放了部分權利。

    皇帝蘇河隻做這點工作,他都感覺皇帝的工作非常耗精力。

    他有些擔心下一代養尊處優,不喜歡處理政務,成為一個被大臣圈養的昏君。

    大華帝國的製度,能讓明君總攬朝政,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

    讓昏君對國家不造成太大破壞,隻是毫無權利的虛君。

    皇帝蘇河設立這種製度,是為了應對三四代之後的皇帝。

    皇帝蘇河希望他的兒孫,最好是明君。

    不要求他們是聖君,能力比肩漢武帝唐太宗。

    兒孫作為一個守成之君,守住他打下的基業,皇帝蘇河就極為滿意。

    這樣有三代皇帝奠基,就能把大華帝國的底子,打得更加穩固。

    子孫後代即使敗家,大華帝國也有足夠的底蘊,不會一蹶不振。

    皇子現在還小,皇帝蘇河還能用很長時間,觀察各個皇子的才能。

    這個國家,必須要交給合適的皇子手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