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章 賤為貴之本(二)(1/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4262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17

    ["2.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鑒」是鏡子,有的版本作「覽」,「覽」在此處也讀作jiàn,與「鑒」的含義一樣,都是指鏡子。「疵」,病也,在此指瑕疵,意即鏡子擦拭的不幹淨。

    滌除玄鑒就是把鏡子搽幹淨,鏡子隻有擦得幹幹淨淨,一絲灰塵沒有,才能完整地映照出物體的本來形象。老子在此以鑒喻人,鏡子隻有沒有灰塵才能照人,人隻有沒有私心才能達道。

    執政者最大的病在心中,在於心中的貪欲,有了貪欲的權力,就像被灰塵遮住的鏡子。老子講無私,孔子講克己,其目的都是一樣的。作為執政者,人們賦予了你們權力,給予了你們與權力相匹配的地位,你們就要善用這權力,不可以之謀私。否則的話,必受天譴。

    「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愛民治國」比較好理解,作為執政者的首要職責就是愛民治國。但是,「能毋以智乎」怎麽說?莫非要大家都變成傻子?

    有一個故事可以讓我們領略老子為什麽要講治國應該「毋以智」。

    商鞅在秦國搞變法,擔心老百姓不信,不肯遵從,咋辦?他讓人在城門口豎了一根木頭,告訴人們,如果有人能扛到另一個城門,賞三十金。

    三十金在那個年代是很大的一筆財富,大家圍著這根木頭議論紛紛,都不相信會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終於,有一個人耐不住了,說:從這個城門到那個城門又沒有多遠,扛過去再說唄。

    過去的城小,城門之間沒有多少距離,這個敢於吃螃蟹的人果真得到了三十金。

    商鞅就用這種辦法取得了人們的信任。但是,這種做法在孔子、老子他們那一代人看來,卻是上不得台麵的。他們認為信是源自於本真,是在長期的生活中建立起來的,不能靠技巧來獲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位的人搞這種東西,勢必影響到下位的人,到時候舉國上下就熱鬧了,大家聚一起,有事沒事地就弄虛作假。

    這種走捷徑、玩弄技巧以謀求民眾信任的方式就是老子說的「毋以智」的「智」,這兒的智不能理解為通常意義上的智慧,而是指一種小聰明。集法家之大成的韓非子同誌在他的著作錄《韓非子》裏一再宣揚的術,就是老子所講的愛民治國之智。這種智說白了就是君、臣、民之間相互玩弄心眼子。

    從老子強調「毋以智」開始到現在,我們的「智」越來越發揚光大,各種投機取巧、坑人害人的發財竅門、欺民愚民的舉措層出不窮,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簡直到了無法無天的程度。拜是「智」所賜,我們終於吃上了地溝油,住上了危樓,大橋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塌,我們的食物裏不知道還會添加些什麽,身邊的河流氣味是如此的濃鬱,霧霾把天空襯托得那麽的深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