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11章 驛下裏的變化(2/3)

作者:肥鳥先行字數:6024更新時間:2022-09-25 21:35:55

    徐雷彷佛是被校長點了公開課一樣,有些緊張的回去繼續上課。

    不過很快他就放鬆了下來,不就是公開課嗎?我作為優秀教師,一個月開不知道多少節呢!

    徐雷重新開始講課,李炎則在教室的後麵拉開一張板凳坐下來。

    隨行的楊炎等人,也都拉著板凳坐著,聽著這位徐夫子講課。

    今天這是一節語文課,教授的是驛下裏剛剛滿七歲的孩子,也就是教授孩童識字的課程。

    楊炎饒有興致的看著徐雷講課,教授幼童認字叫做開蒙,這是一個孩子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

    楊炎開蒙的時候,楊家專門請了名師,一名河西節度使府退休下來的文吏,給楊家子弟開蒙。

    如果開蒙打不好基礎,那日後的學習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補基礎。

    這位徐夫子一下子對二十多名幼童開蒙,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隻看到徐雷在黑板上寫上了一排排的漢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短短十二個字,卻讓楊炎心頭一震。

    三個字一組,讀起來朗朗上口,果然徐雷誦讀了一遍,讓下麵的幼童跟讀,一個個都能很快記住。

    這三個字一組的短句,用的字也都是常用的漢字,但是十二個字卻開宗明義,拋出了一個教育學的問題,為何人之初都是本善的,可是每個人成長會變成不同的樣子?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這句話解釋了前麵十二個字的問題,為何同樣是性本善的孩童,長大後卻各不一樣,那就是因為教育。

    這是一篇勸學的文章啊,而且是寫的極好的勸學文章!

    楊炎也開蒙過,可是他那個時候開蒙讀的是《開蒙要訓》,雖然這也是一本極好的開蒙教材,這本開蒙書都是四字一言,可卻不像這位徐夫子的開蒙文章這麽微言大義又朗朗上口。

    等到學生讀完後,徐雷又發下紙張,又將鉛筆發給孩子們,讓他們在田字格上對著三字經描畫。

    李炎站起來,看著後排一個孩子在田字格上認真的臨摹寫字,心中十分的滿意。

    鉛筆,如今在建寧王霸府和三洲刺史府的吏員中,已經流行起來的一種書寫工具。

    這種工具最大的好處就是書寫起來不累,可以長期握筆書寫,還不會被墨跡髒了手。

    楊炎所在的鹽鐵總局,經常需要計算和填寫數據,所以大量的表格都用鉛筆書寫。

    看著這些孩子在描紅本上有模有樣的描紅,楊炎突然明白為什麽驛下裏能夠如此繁華,被評為沙州的第一裏。

    光是這份人文教化的水準,就遠遠超過其他的村子。

    不少孩子的鉛筆字,寫的要比鹽鐵局的文吏都要好,楊炎更加佩服這位徐夫子的教學能力。

    楊炎不是那些酸腐的文人,書寫工具這種東西,當然是越方便越好。

    鉛筆也有缺點,但是書寫速度也要比毛筆快不少,更重要的是方便攜帶,可以隨時隨地使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