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66章 航海競賽(2/3)

作者:肥鳥先行字數:5948更新時間:2022-12-26 09:35:23

    元載點頭,江南是絲綢產地,在沒有禁止海貿的時候,各個港口為了爭奪番商停靠,往往打起價格戰,賣的價格很低。

    “我的辦法是,對所有港口出售的絲綢按照品質分級,每一個級別的絲綢都設立最低價格,如果賣給番商的絲綢價格低於最低價格,那就要處罰賣家。”

    元載點頭,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王亞東說道:“其實百姓的絲綢賣的便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百姓並不知道絲綢在海外的價值,所以才會被番商蒙蔽低價收購。”

    “若是百姓知道海外絲綢的價值,又怎麽會用低價出售絲綢呢?”

    元載這時候已經忍不住拍手叫好了,其實王亞東還有一層意思,如果由大唐官方或者民間組織船隊出海,那就算是收購的絲綢價格低,但是運送到海外後依然是大唐賺了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絲綢貿易的大頭都被外國番商賺了去。

    “除了鼓勵出口,鼓勵大唐百姓參與到海貿之中外,對於進口也要限製。”

    元載問道:“這要如何限製?”

    “進口的香料、寶石這些東西,並不是我大唐百姓必須之物,對這些東西,自然要對買賣雙方征收重稅。”

    “征收重稅,其一是那番商的利潤就低了,這也是將大唐財富留在國內的手段。其二就是讓這些進口奢侈品的價格更高,那麽購買這些商品的人自然也減少了。”

    元載這下子忍不住對高適說道:“恭賀使君,有此等大才為使君操持市舶司,江南錢法必定大治!”

    聽到元載這麽說,高適也連忙走下堂來,他扶著王亞東說道:

    “王郎大才,可願意為我操持江南市舶司?”

    “敢不從爾!”聽到王亞東一口答應下來,高適心情大悅,又命令下人設宴,要款待元載和王亞東。

    宴席之上,元載又和王亞東討論了了國家財政調控的問題,隨著王亞東將自己自學的凱恩斯主義那一套和盤托出,元載是又驚又喜。

    驚訝的是在王亞東的這套理論中,國家財政在政權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

    王亞東提出“經濟是第一要務,所有的政治問題都是經濟分配問題”的爆論,而這些論點經過他的闡釋,竟然聽起來是這麽的理所當然。

    其實從曆史發展以來,財政的地位是越來越高的。

    如今財臣都可以入政事堂為相,甚至每一屆的宰相班子中,都要有精通財政的宰相。

    戶部的地位也從六部中的後流,如今已經成為僅次於管理百官的吏部之後。

    但是聽王亞東的意思,朝廷最重要的就是財政,戶部應該淩駕在諸部之上。

    乍一聽確實有些爆論,可是經過王亞東的一番解釋,好像也有幾分道理。

    朝廷的運轉,百官俸祿,士兵軍餉賞賜,乃至於皇室開支,這些全部都需要錢。

    安史之亂如果沒有江淮源源不斷的向關中輸血,李唐朝廷早就已經敗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