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69章 海洋貿易的問題(2/3)

作者:肥鳥先行字數:5774更新時間:2023-02-16 17:04:10

    而海洋貿易這東西,如果不執行同樣的關稅水平,那麽船隻自然就會集中在另外的港口了。

    大唐對於海洋貿易並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更談不上沉穩的關稅法條,這些全部都要地方官員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泉州港太遠了,高適自然也管不到,但是舟山距離揚州這麽近,自然要拉著張端陽共同進退,若是兩邊真的惡性競爭起來,豈不是斷了一大筆財源。

    張端陽心裏明白,在他動身去浙東之前,王亞東就已經私聊聯係他,商量在舟山的市舶司實行同樣的關稅政策。

    這件事張端陽自然明白,如果不能執行同樣的關稅政策,受損的是大唐。

    看到張端陽願意執行共同的關稅政策,高適和

    元載對視一眼,又給張端陽添上酒。高適是江淮節度使,對於關稅上的事情其實也不了解,他直接說道:

    「明日請王市舶司使給張兄上個條陳,這是我們江淮執行關稅的經驗,張兄去了浙東可以參考下。」

    張端陽明白高適的意思,立刻說道:「以後海貿這件事,浙東還要仰仗高節度。」框架已經說完了,剩下的細節自然有人去談,高適又說道:

    「這海貿好是好,利潤也豐厚,但是問題也不小。」

    「但聞其詳?」

    高適說道:「沒有開海禁的時候,東南甚是平靜,就是安祿山賊子鬧起來的時候,江南也沒有戰事。但是自從開了海貿,這海上的賊子就多了,前段時間竟然有一幫賊子在海上截運商船,最後還是王市舶司帶人剿滅了。」

    張端陽熟讀史書,自然這是海洋貿易興盛之後,必然帶來的結果。

    後世說道明清海禁,總是覺得統治者愚蠢短視,讓中原文明失去了參與海洋貿易的機會,錯過了大航海時代。

    可是如果從當時的統治者看來,參與海洋貿易就是得不償失的行為,他們所作出的決策,也是基於當時的情況所做出的選擇,並不能說是完全的愚蠢短視。

    中原文明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農耕文明,對於農耕文明來說,海洋貿易是截然不同的文明結構。

    在歐洲大陸,同樣是農業文明的法國,在大航海時代的參與程度上,就遠遠不如身為島國的英國。

    這是文明的內在屬性決定的,農耕文明追求的穩定政治結構,天然厭惡貿易帶來的巨大風險。

    另外一個明清禁海的重要原因,就是統治者覺得海洋貿易的暴利汙染人心,讓普通百姓都不能安心的耕種,都去從事利潤豐厚的海洋貿易,導致「人心不古」。

    而實際上,這種道德上的說法,更加類似於一種宣傳話術,明清禁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海洋貿易導致的走私和海盜問題猖獗,朝廷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去打擊走私和消滅海盜,這付出的巨大成本超過了海洋貿易可能帶來的收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