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七章 大儒雲集,國子監會講,開宗立言第一步!(1/5)

作者:愛喝闊落字數:15514更新時間:2022-05-23 14:25:51

    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長寧公主代替鎮國公執掌統帥大權,與卷土重來的蠻族進行了數次激烈的大戰。

    所幸在大戰當中,並未看到萬妖國的身影。

    同時,大周帝國南邊的龍門郡,二皇子也厲兵秣馬,準備應對已經陳兵邊境, 即將越過金庭山的離國軍隊。

    戰爭的陰霾,籠罩在天符帝和群臣頭上。

    在軍功爵製的吸引之下,無數百姓和世家大族的奴仆,都踴躍參軍。

    惟有讀書人,似乎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或針砭時局,或風花雪月,或埋頭苦讀。

    這一個月時間,李青也恪守禦史職責,接連彈劾了數名朝中官員。

    閑暇時間, 便去東廠給那些宦官們講了幾堂課。

    出乎李青意料的是,他每一次布置下的任務,這些宦官都能超額完成。

    千字文已經講完接近三分之二,隻要是他教過的文字,東廠宦官們都能一字不差的牢牢記住,沒有一個例外。

    與此同時,這一個月以來,科舉心得和傳世錄兩本書也風靡盛京。

    幾乎每一個誌在科舉的學子,手上都捧著狀元心得當成聖賢書細細研讀。

    傳世錄也在讀書人的圈子裏,鬧得滿城風雨。

    有人十分讚同李青的思想和學說,認為這是儒學的發展和進步。

    但更多人站在禮製的角度上, 宣稱皇權是至高無上的, 以此來抨擊李青的民貴君輕社稷次之的思想。

    這一觀點, 似乎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 得到許多迂腐書生的認可, 致使抨擊李青的聲音越來越大。

    儒家的根基便是禮製。

    百姓的重要性,居然在君王之上,這可不就是禮樂崩壞?

    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到了最後,隨著越來越多的文人士子的加入,甚至凝聚起了一波抨擊李青的浪潮。

    認為他的思想有悖禮製,與孔聖的思想相悖。

    以至於在這種抨擊的聲音之下,傳世錄中記載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反而沒有得到多少人的關注。

    從禦史台下值之後,李青剛回府沒多久,王琰和王薪兄弟二人就登門了。

    “老師,如今抨擊你離經叛道,不尊禮製,與孔聖思想相悖的文人士子越來越多了。”

    王琰的臉色十分不好,憂心忡忡的說道。

    明明老師的思想和學說並沒有錯,卻因為與禮製相悖,與孔聖思想相悖,就遭受無端的抨擊和指責。

    王薪也憤憤不平,直接破口大罵:“迂腐!那些文人士子實在是太迂腐了,讀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學說和思想怎麽可能一成不變, 孔聖當時的王朝情況與如今截然不同,我們豈能抱著幾千年前的東西原地踏步呢!”

    “老師您不用為此灰心, 但凡新的學說和思想問世, 都會被一群食古不化的家夥抨擊和指責。就像當年先賢朱齕的理學,也遭到無數儒生的抨擊。”

    “可一千年過去,人族七國,哪個王朝不奉行理學!”

    李青笑了笑,毫不在意地說道:“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你們無需動怒,此事應當有人在背後推動。”

    短短一個月時間,盛京各地稱讚民貴君輕的聲音全都被抨擊李青有悖禮製的聲音壓下去。

    甚至連討論知行合一的聲音都沒有。

    這定然是有心人在背後推動,一方麵汙李青的名,一方麵壓著知行合一不讓更多人討論。

    除了朱家,李青想不到還有誰會目的性如此明確。

    李青能想到的,王薪自然也能想到。

    他沉著臉,憤怒地說道:“老師背負了不尊禮製,有悖孔聖思想的罵名,名聲已然被汙。距離國子監會講,隻剩下幾天時間了。

    如今怕是不可能有超過一千名學院書生舉薦老師參與國子監會講。”

    無法參與國子監會講,就無法與大儒進行思想和學說上的碰撞、辯論。

    李青的思想和學說非但無法得到傳播,反而會被如今的輿論風波死死壓住不得翻身。

    對此,李青心中也是一片陰鬱。

    若無法參加國子監會講,無法在國子監會講與大儒們進行辯論,無法在辯論中勝出,他的學說、思想根本傳播不出去,得不到天下書生的認可。

    如此一來,談何立言?

    學術之爭上,他觸碰到了朱家的底線。

    以至於朱家不講君子之道,行小人行徑在背後推動和操控輿論,汙他的名聲。

    立言之路,無比坎坷。

    雖然抨擊李青的人很多,但這一個月時間以來,李青文宮內的雕像,也收到了不少朦朧之氣。

    隨著體內的浩然正氣增多,李青明白這凝聚在文宮雕像中的朦朧之氣,便是教化功德!

    若能在國子監會講的時候,辯論贏了諸多大儒。

    李青立言,將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更加有利於他將來教化萬民。

    若無法最大化地立言,他就隻能一步一步慢慢來,效率上相差無比巨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