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51章 西北望,射天狼(2/3)

作者:姒錦字數:6782更新時間:2023-03-12 14:24:18

    “即便天下人都厭棄我,又如何?我狄青堂堂正正,何懼猜忌?”

    但狄青本人似乎沒有對此事表現出太多的悲觀,傅九衢派人前去安撫,狄青讓他無須擔憂,表示終於可以“安心釣魚”,擺脫世俗,現下舒坦極了。

    故事也以驚人的相似度在重合曆史。

    “九哥……”辛夷輕喚一聲,便被他裹入了那紫菂蜀錦織成的薄被裏,準確地捕捉到她,將頭埋下,“大半夜不睡,胡作非為,小娘子合該受點教訓。”

    有人借機拱火,參狄青有不臣之心,為禍大相國寺,引起災難降臨。

    滅了燈,拉上帳,摟作一團。

    儂宗旦父子順勢歸降大宋。大宋冊封儂宗旦為忠武將軍,其子儂日新為三班奉職。

    這次的家書不是寂無代筆,而是狄青親自手書。

    “那你喜不喜歡?”

    天災、人禍,各有各的說法。

    他們極力向趙禎講述唐五代時期武將擁兵自重、篡權奪位的曆史。他們著書立說,淡化狄青的戰功,不提他驍勇善戰、不提他身先士卒,不提他從士兵成長為樞密使的赫赫奇功,更不提他威震西夏,在西北邊陲立下的豐碑,就連他夜襲昆侖關,掃平儂智高入侵也變成了喝茶飲水般的小事,狄青這個名字成了他們嘴裏居功自傲、恃功矜能、目無法度的亂臣賊子。

    如銀的月色將天水閣照得皎皎生輝,房裏兩人各施其法,越過黑暗層層疊疊的禁錮,耗盡了渾身的力氣來緊緊相愛。

    那是同傅九衢亦師亦父的一個人,是他為數不多的親人之一。他尚且記得離開汴京那天,帶著辛夷的叮囑,讓他不要住大相國寺,不要徒惹閑氣。要是難過了,就常常來信。

    無奈之下,郭恩隻得服從命令,率部眾迎擊西夏軍,力戰不怠。夏軍早有準備,人多勢眾,自堆東兩側攀緣而上,在斷道塢對宋軍四麵合擊。

    民間甚至有民謠傳唱出來:

    “漢似胡兒胡似漢,改頭換麵隻一般,隻在汾河川子畔。”

    此事被人繪聲繪色傳出去,再被參了一本。

    “斷道塢……全軍覆沒一事……”

    “……這情話哪裏學來的?”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

    三月,喪報傳來——護國節度使、陳州通判狄青客死異鄉。

    委屈嗎?委屈。

    “我倒要看看誰教訓誰……”

    此役,宋軍將士大多以身殉國,唯有被俘的一百餘名宋軍士兵,被割掉鼻子送還。

    將狄青從真定路副都總管一路提拔到步軍殿前都虞候、副都指揮使、節度使、副樞密使、樞密使,位同副相,趙官家對他的軍事才能當然是賞識和器重的。然而,在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密集參奏下,他妥協了。

    一代名將赫赫戰功被尖刻的文字掃入塵埃……

    廣南地區至此平定。

    辛夷不停地搖頭,“你不睡,我就不睡。”

    狄青離京赴陳州上任,出城時車馬被民眾圍得水泄不通,幾乎無法成行,更有甚者,當場痛哭流涕。

    正月,歐陽修權知貢舉。

    “想什麽呢?”

    他在信中提起陳州的風土人情,並表示遠離京師確實是比京中自在,除了釣魚一事被寂無三番五次破壞有點生氣,別的倒是不妨事。

    這一戰,宋軍沒有了當年坐鎮西北、惜才如命的範仲淹,也沒有了戴著銅麵具衝鋒陷陣、傲視群雄的狄青。

    其實,他們都明白,就算狄青沒有去大相國寺避水,沒有引發那些非議,民謠仍然會換一種方式傳播,事情還是會回到這個軌道上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