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章 變通(1/2)

作者:Loeva字數:5022更新時間:2022-09-23 23:32:53

    李儷君勸林九郎,做事要懂得變通。這話其實也是在提醒自己。

    她總想著兩年後的天寶戰爭,鮮於仲通領兵與南詔作戰,慘敗而歸,折損了幾萬唐軍,所以盼著能換一個比鮮於仲通更會打仗的將領來。

    可如果天寶戰爭壓根兒就不會發生,就算鮮於仲通這個軍事草包一直坐在劍南節度使之位上,又有什麽關係呢?

    天寶戰爭是如何發生的呢?她在一二百年前做的唐史筆記上有記載,是因為時任雲南太守張虔陀作死之故。他對南詔王閣羅鳳苛索無度,還侮辱其妻子,又在朝廷誣告閣羅鳳,並聯合其異母弟,打算讓後者替代閣羅鳳成為南詔王,所以閣羅鳳忍無可忍,出兵姚州,把張虔陀給弄死了。

    楊國忠正謀求軍功,好進一步往上爬,所以借機讓鮮於仲通帶兵出征南詔。最初閣羅鳳還有些慫,想向鮮於仲通求和,鮮於仲通傲慢地拒絕了,一定要打一仗,結果全軍覆沒了,隻有他逃了回來。

    再過兩年,大唐再次出兵南詔,本來是想要一雪前恥的。然而這一戰又是楊國忠私心促成,強征士兵入伍,唐軍士氣低落,又水土不服,再次大敗。

    兩次出兵南詔都落得慘敗的結果,大唐腹地的精兵強將折損慘重,失去了二十多萬兵力,邊軍實力從此壓過了中央,安祿山便趁虛而入,掀起了安史之亂。

    大唐從此失去了對南詔的控製。南詔改投吐蕃,直到幾十年後,才重新歸唐。

    李儷君知道,史書上的記載,並不一定都是真相。雖說南詔王閣羅鳳立下了《南詔德化碑》,列舉了張虔陀的許多罪名,聲明自己叛唐是不得已而為之,可那隻是他單方麵的說法。有後世史家分析,當時南詔四處征戰,意圖擴大領土,閣羅鳳也有野心,想要擺脫唐廷的控製。南詔的動向引起了大唐的猜忌與不滿,反過來又設法遏製閣羅鳳,一度想讓其異母弟上位取而代之,這才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南詔沒有閣羅鳳說的那麽無辜,當然,張虔陀也確實愛作死。

    沒有張虔陀的所作所為,大唐與南詔之間即使有矛盾,可能也就是小打小鬧,閣羅鳳還不至於有膽量公然叛唐。可張虔陀的惡行激化了雙方的矛盾,也就成為了兩次天寶戰爭的導/火/索。

    李儷君覺得,她可以試著鏟除這根導/火/索。看林國公那耿直脾氣,就跟張虔陀不是一路人。若換他坐在雲南太守的位置上,第一次天寶戰爭還會發生嗎?

    哪怕南詔遲早會跟大唐有一戰,至少別在這六年內。大唐內地多保留一些兵力,也別讓安祿山那麽容易就攻陷兩京。至於以後的事,李儷君暫時還顧不上。

    她提出了建議後,就閉上了嘴,認真借著車廂內昏暗的燈火,觀察著林九郎臉上的表情,看他對這個提議是否有抵觸之心。

    林九郎隻是眨了眨眼,慢慢坐直了身體,看著李儷君,過了好一會兒才說話:“雲南太守之位?”

    李儷君點點頭:“雲南太守之位。官位肯定沒辦法跟節度使相比,地盤也小,可也算是一方大員,獨掌一地軍政大權。這個位子需要跟南詔打交道,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打仗的,但又不能行事莽撞。因為我們大唐對南詔,素來是交好的同時又要加以限製,不能讓他坐大,但更不能讓他投向吐蕃。這個分寸可不好掌握,一般人是做不好這項重任的。

    “再加上雲南氣候與中原大不相同,你阿翁還有你家裏人未必能適應。那地方離劍南道太近,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就算從前與你家無怨,如今知道你阿翁差點兒就搶走了他的官職,也肯定要想辦法給他穿小鞋。如此種種不利之處……你們家不想要謀取這個職位,也是人之常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