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四十三章 建議(1/2)

作者:Loeva字數:4976更新時間:2022-09-23 23:33:18

    李儉讓從來沒想過,還能用這種方式在史書上留名。但如果真的能讓他如願以償,那他就有興趣去做一做。

    隻是他心中有些顧慮:“這樣的書……即使寫出來了,真的有人會看麽?後世會有人願意去收藏?”

    “為什麽沒有?”李儷君道,“別說是宗室皇族了,世家大戶裏身體不好的孩子多了去了,也有很多成年人或是老人身體虛弱,需要進補的。這些人若是知道有一本關於補方的好書流傳於世,肯定會感興趣的。比如說,阿兄若是現在聽聞,有人編了這麽一本書,你會不會想去借來看一看?”

    李儉讓當然想借了,還想抄一本呢,隻怕祖父隋王也會想盡辦法去把書弄到手的。於是,他立刻就明白了這樣的書有多麽珍貴。

    他咽了咽口水:“可是……書是好書,我卻未必能編得出來。我什麽都不懂,也沒有學過醫……”

    李儷君擺擺手:“我又不是讓阿兄去正經學醫,隻是阿兄平日也是靠看書打發時間,為什麽不看點醫家名作呢?比如華陀、扁鵲以及孫藥王的著作。此外,太宗皇帝曾經向甄權請教過養生之道,這位名醫去世時可是一百零三歲高齡了!他就有醫書留存。孟詵曾著有《補養方》,寫的就是食補的法子,後來張鼎又將此書增補改編成了《食療本草》。這些書,阿兄都可以收羅回來看一看,再把朝廷刊印的藥典、醫書讀一讀,弄清楚藥理。即使將來不能給別人看診,起碼能知道自己病情輕重,看別人開的藥方時,也能判斷出藥方是否對症了。”

    聽起來挺有意思。李儉讓想到自己吃過的藥不知凡幾,連胃口都要被敗壞了,卻隻有兩三個方子是真正有效的。倘若他懂得判斷藥方好壞,就不用吃那麽多苦頭了吧?

    他頓時振作了不少:“小妹說得對。我從小多病,是應該多學學醫書藥理的。別人都說,久病成醫,我怎能一直傻乎乎地聽人擺布,別人叫我吃什麽藥,我就吃什麽藥呢?”

    收集天下醫書的事,可以請祖父隋王出麵。曆史朝廷官印的醫書,太醫署那邊的收藏必定最齊全。他先自己看書,有不懂的就記下來,拿去問隋王府的醫師,倘若醫師不懂,那就去問太醫署的人,直到弄懂為止。

    當然,醫書藥理這些都是基礎而已,他關鍵要學的還是補方。正經的醫書有朝廷負責匯編,輪不到他一個親王長孫操心。他隻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補身的方子上就行了。他不但可以親自去試驗這些補方的效果,還能讓身邊的人去找病情與他相似的人來,請醫師去為他們診治,再根據他們的病情,安排補藥試服,倘若有效,再用到自己身上。如此一來,他能幫助生病的平民百姓,自己也能規避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李儷君聽著李儉讓的計劃,沒有做任何評價,隻道:“如果阿兄最後試驗出了十來個有用的補方,就足夠編成一本小書了。索性讓阿翁出錢替你雕版印刷,成書之後,再分送各大僧尼寺廟或道觀,親戚朋友也可以每家送幾本。這是行善積德的事,想必阿翁是不會拒絕的。”

    李儉讓喃喃低語:“倘若能獻給聖人,由聖人下旨將此書刊印天下,那麽即使我隻是編書之人,也足以名傳千裏,青史留名了……”

    李儷君笑笑:“那阿兄你還得把身體養得再好一點,活得足夠長壽才行。世人都說你活不了幾年,你卻長長久久地活下來了,豈不是說明你這本書裏記載的方子非常有用嗎?到時候一定會有很多人想要搶購此書吧?各世家大族都會收藏上一本,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