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9章(1/5)

作者:王雨字數:11694更新時間:2022-06-16 14:08:49

    1938年10月25日武漢失陷,第33集團軍張自忠部被迫向漢水撤退設防,以阻擊西犯的日軍。44歲的盧作孚乘飛機再次匆匆趕往宜昌,他淩空俯視破碎的祖國山河,看著公路上那些扶老攜幼的難民和潰退的軍隊,心情萬般沉重。

    大江東流,飛機西行。

    秋日那陰霾的天空令人窒息,飛機降落在宜昌機場。盧作孚上了中型吉普車,汽車飛駛,直奔城區。盧作孚坐在前座,他不是指揮千軍萬馬的戰地將軍,而等待他的卻是比指揮千軍萬馬更為險惡的一場大仗。來機場接他的童少生和朱正漢坐在後座。

    汽車開進滿目瘡痍的宜昌小城後不得不減速,在惶惑的人群和雜亂的物質中緩緩行駛。穿長衫的先生、著旗袍的女人、白發的老者、待哺的幼童、滿身血垢的傷兵,擠滿了大街小巷,行李滿地。

    童少生說:“盧總,這是從各地撤退下來的難民和傷兵,有三萬多人,房屋早已住滿,隻好露宿街頭。”

    盧作孚道:“少生,我們得盡快將他們後撤!”

    汽車沿了臨江街緩行,眉頭緊鎖的盧作孚看見街下方的輪船售票處黑壓壓擠滿了人,都爭先恐後往用厚木板加牢的售票窗口擠。有的驚惶者就壓在人頭上、肩頭上往前爬,喊叫聲、怒罵聲、哭泣聲被江風斷續傳來。盧作孚長歎,起眼看見遠處江邊堆滿的物資,股股江濤撲打江岸,大有欲將這些物資卷入江中之勢。

    盧作孚體諒人們此時此刻的驚惶,由於擔心敵機空襲和進攻,都爭先購買船票,想要盡快離開這裏。這些眾多的人員,還有近十萬噸物質都十萬火急等待西撤。啷個辦?他一籌莫展。從宜昌進川走陸路吧,沒有鐵路,不通公路,山荒路險,店少人稀,暴雨烈日,仆仆風塵,較之舟行則勞逸頓殊矣。惟一的隻有走水路,然川江天險,灘多流急,船隻太少。如何才能夠盡快地將這些人員和物資運走?

    船,輪船!這是惟一的運輸工具!養“兵”千日,終用“兵”一時。

    中型吉普車駛到大江邊停住,盧作孚、童少生、朱正漢下車來。

    從大雪山呼嘯而來的萬裏長江夾雜著泥沙、倒映著翠峰、衝撞著巨石滾滾東去。盧作孚目視大江,心中哀然。離開武漢前,他在江邊看流水時,心湧大波,這水流變緩的大江啊,極不情願地接納了中國民眾的血淚、呐喊和悲憤。

    眼前,這宜昌江岸也是一片蕭殺之氣。

    盧作孚沿江岸走,看著堆積如山的儀器、設備,心中駭然。幾乎全中國的兵工器材、航空器材、輕重工業器材都集中在了這裏,這些物質重要至極,是國家之寶,是國家僅存的一點兒元氣,一旦遭受損失,後果不堪設想。可是,以民生公司目前的運力,要將這麽多物資運往重慶至少得需時一年。他清楚,長江水道的船行季節,以舊曆五、六、七、八月為大水期,十二月、正月為枯水期,惟二、四月及九、十、十一月水流平緩,最得行舟。眼下已經接近枯水期,輪船能夠通過長江上遊中水位的時間隻有40天了,否則就進不去了;加之敵人的進犯,可真是燃眉之急!

    早已經謀劃並實施了撤退工作的他,還是叉腰仰天長歎,要在40天裏把眼前這些物資和人員運走,難,太難了。

    盧作孚不乘車,領了童少生、朱正漢登上碼頭石梯,沿街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