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章 這種人(1)(1/2)

作者:一玄字數:4274更新時間:2022-06-19 05:13:30

    第三十章 這種人(1)

    經過兩個月的緊張生產,周氏滋補紅薯係列產品終於大批量地投放市場了!

    由於新產品具有的特殊效果,不僅能進行滋補,口味也特別的好。加上是貨真價實、價廉物美的產品,所以,深受消費者喜愛。

    俗話說“眾口難調”,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喜好。人們能接受的大眾食品就隻有那麽幾樣,在川中,除了大米之外,紅薯就算得上是食用人口多,消耗量比較大的食品之一了。

    為了大力宣傳紅薯係列產品,周氏企業在縣電視台和縣互聯網站婆城日報上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及產品展銷說明會。在發布會上,阿樂作為廠方的技術負責人向各級媒體介紹了產品的原料及工藝、效用等。阿樂說:“紅薯本來是極其普遍的產品,我們根據四川盛產紅薯但經濟效益不好、產品附加值不高的實際,研究出了紅薯係列精加工產品……”

    阿樂繼續介紹:紅薯,中文名字叫紅薯,外文名字叫sweet batatas(學名:Ipomoea batatas),我們婆城人叫紅苕。是多年生雙子葉植物,草本,其蔓細長,莖匍匐地麵。塊根,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皮色發白或發紅,肉大多為黃白色,但也有紫色。

    紅薯在中國的種植也有悠久的曆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發現了印第安人改良之後的紅薯,其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薯傳至菲律賓。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由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先引入廣東。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試種後,“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並撰《海外新傳七則》。《農政全書》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方式。

    紅薯具有普食性和藥用價值,本色天然,富含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據《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代文獻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髒等。當代《中華本草》說其:“味甘,性平。歸脾、腎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紅薯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活性氧,是誘發癌症、衰老和動脈硬化的原因之一。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南人用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薯故也。”中醫學認為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甘薯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這就是我們的產品為什麽具有補腎、益壽、抗癌功能的原因。

    在新聞發布會上,婆城逐日網的記者蕭紅提問:“阿樂先生,請教您一個問題好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