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章 大佛寺(3)(1/2)

作者:一玄字數:4424更新時間:2022-06-19 05:15:59

    《穹窿八部.古砦迷霧》第一百五十章  大佛寺(3)

    一凡大師道:“兩處的內容是一樣的,咱們這裏也是借鑒了那邊的,不過順序有變化而已。所謂五福,本是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這五項人生幸福的標誌。據《尚書》的說法,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我在聽了紀委易常委的廉政文化講座之後,決定在此修建五福樓,揭示人生的幸福觀及其修煉的路徑。顧名思義,五福樓一共五層,每一層就是一種修煉的境界,按照我的理解,第一層從善終起。咱們上去看看吧。”

    司馬藍問:“大師,為什麽第一層是善終呢?第一不是開始嗎?”

    一凡大師道:“慎終如始,善始者善終。《華嚴經》中有一句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現實中,人們最忌諱的就是死,我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修行人要能看到人生的彼岸,從善果出發去尋善根。所以修行第一目的為善終,修行第一方法為善始,修行第一根本為善人,修行第一手段為善事。行善積德,神明自得。一切有為法,都從善開始。發善心,為善人;言善言,行善行;得善果,種善因。欲得善終者,必須善始。善始,即刻開始。”

    唐菁菁道:“大師,比如我以前做了不少錯事,是否可以開始行善,這樣也叫善始嘛?這樣的善始者,會得到善終嘛?”

    一凡大師道:“無論從什麽時候,隻要開始行善即為善始,善始者,善之始也,非從開始即善也。人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大善,何以不能善終?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就應該可以允許犯錯之人改正自己的錯誤,並且用自己的善行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從而得到善終。有始有終,無始無終。隻要有了善始,必然會有善終,始於不同的始,則終於不同的終。”

    上第二層,名曰好德。一凡大師講解道:“德是善終的基礎,也是善始的結果。有了善始,則有好德,有了好德,則能善終。”

    焦集芳問:“大師,什麽叫德?什麽又是好德?如何做才算是好德?”

    一凡大師道:“德者,人的一生安身立命之根本。儒家在《大學》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論語》中又將德分為‘溫良恭儉讓’五種具體德性,溫和柔軟可以導致心理健康;善良仁慈可以導致長壽善終;誠懇恭敬可以導致平安寧靜;節儉勤勞可以導致財富和身體的健康;謙虛禮讓可以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保住前麵四種德的行而不致流失,五德一體,缺一難全。老子《道德經》對德的描寫令人震驚,可學可實踐。‘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可見,德具有非常廣泛的意義,有不同的內涵和層級。至於我們佛家的德,可分為陰德和陽德,大德與小德。發誓願,憐孤貧,樂善好施,是為小德;發宏願,救蒼生,慈航普度,是為大德。修德之人必積善,這是人生的關鍵。”

    司馬藍道:“大師,比如我們家羅總,以醫藥救人,算不算是大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