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鐵山(3)(1/2)

作者:一玄字數:4338更新時間:2022-06-19 05:16:02

    《穹窿八部.古砦迷霧》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鐵山(3)

    王儀涵見是市領導在考察旅遊景區建設,就說不想參加,大家在一邊等候李雨東忙過了再走。但羅密思與李雨東是熟人,說不聽白不聽,一起去聽聽。就悄悄跟隨在大家身後。焦集芳笑道:“羅總,咱們都沾你光,成了考察領導了哈。”

    羅密思道:“我才是沾光了。我一個農民,沒讀過 大學,能參與這樣高大上的考察活動,也算是大姑娘上轎哈。咱們悄悄跟上,看他怎麽說。”

    有領導問:“雨東同誌,聽說清朝時期的《威遠縣誌》記載,咱們半邊寺有異人修煉於此,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李雨東道:“請各位領導隨我慢慢考證吧。一會兒我再為各位領導揭開謎底。”

    於是,他拿出皮尺,測量半邊寺崖洞和旁邊題字匾額的尺寸。先測崖洞,寬約7米,高約2.7米,深約2.6米。北側洞壁的道光功德碑高約1.38米,寬約0.87米。在測量功德碑尺寸的時候,仔細辨讀了一下碑文,發現了這樣的文字:“……層巒,峻嶺崇山,煙霞石室,□有古佛……”

    李雨東道:“各位領導,你們知道咱們剛才測量的是什麽地方嘛?這次考察發現對於建設古佛頂旅遊景區有什麽積極的意義嘛?”

    由於李雨東也是市人大的常委,所以,市人大分管副主任就積極地說:“雨東同誌,別賣關子,抓緊時間說出來啊。”

    李雨東笑道:“鐵證!今天的半邊寺崖洞,就是清代《威遠縣誌》記載的古佛洞,也是煙霞洞!剛才,我們在洞側崖壁上發現的就是戴侯侶華公題‘煙霞石室’四個大字!其題匾長約2.2米,高約1.1米。筆力遒勁,可愛也,與縣誌記載完全吻合!所謂異人修煉的地方,就是這裏了……”

    市委易常委道:“雨東同誌,聽了你剛才的介紹,我們認識到了古道確實是古道,很有建設AAAA景區之必要。現在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穹窿采煤的曆史有多久遠?鹽和鐵的曆史呢?別的什麽呢?我問這些問題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一個問題,咱們這個古道的古,到底能古到什麽時候?”

    李雨東道:“領導也是急性人啊,一下子問這麽多的問題,我恐怕不能完全回答。”

    易常委道:“但說無妨,能回答多少算多少。咱們這是調研,盡你知道的說說吧。”

    李雨東道:“既然這樣,我就依次回答,首先說采煤的曆史,咱們穹窿世界自古就蘊藏煤鐵鹽氣,我小時候讀的掃盲課本就有這樣一句話‘簡陽棉花內江糖,威遠資中煤鐵藏。’那時候的內江專區一共八縣一市,用阿Q先生的話說,我們以前比現在大多了。簡陽和內江都隻是內江專區的一個縣。我們采煤的曆史可謂久遠了,到底久遠到何時,目前的史料有限,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我個人的研究認為,煤鐵鹽三者是很難分階段開采的。因為采鐵礦冶煉就會有煤炭的開采,而鐵的大規模開采,可以追溯到三國蜀漢時期,這是有史料可查的,還有我們地區大量出土的直百五銖錢,也足以證明其時我們者地方的冶煉技術相當有水準了。岩鹽的生產曆史也許一樣非常久遠,但大規模開采煤炭和熬製井鹽,則是清末民初,尤其是抗日戰爭的需要,至於氣,在三百年前就有火井的記載,估計沒有形成生產力。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紅村和現在遍布婆城地下的大儲量頁岩氣,說明開采氣得時間並不久遠。綜上所述,古道的古最遠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至少可追溯至隋唐,也就是李雄據蜀時期,但最終定型,我認為應該是明清以來,兩次川鹽濟楚帶動的婆城煤炭開發的運輸需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