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四章 銀廠溝(2)(1/2)

作者:一玄字數:4510更新時間:2022-06-19 05:16:04

    《穹窿八部.古砦迷霧》第一百五十四章 銀廠溝(2)

    羅密思道:“我聽人說咱們婆城現存的古道叫鹽鐵煤古道。可你現在說煤炭的承運才是古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沒有依據哦?”

    李雨東道:“這條古道和所有的道路一樣,不外乎民用軍用和商用三大用途。鹽鐵煤茶等各類物資都有在上麵運送的機會。但是,從曆史看,威遠素產煤,春秋時,縣人即以‘黑石’做燃料。東晉獠人曾在劉家洞挖煤,明代即開鑿檬子橋煤槽,清代,縣開煤槽數十口。民國時期,威遠被稱為‘煤炭縣’。我們這些煤炭的主要銷售地點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我們不遠的自流井(即自貢)。而鹽井溪、鋪子灣到兩河口、雷家氹作為威遠河煤炭航運的起點,經過從明嘉靖年間到抗戰其間約400餘年的發展,成了一個繁華的水運碼頭。而這個碼頭的主要煤炭來源就是威遠西北山區的煤槽。經過大量的比較研究,每天從古佛頂古道運送的煤炭估計250噸左右。按照每匹畜力運輸150斤計算,則需要3680趟次的畜力運輸。這與縣..統計的3040人的運夫數量上是基本吻合的。每天都有那麽多人和牲口因運送煤炭從這裏過往,經年累月,腳踩踢踏,對於古佛頂一帶並不十分堅硬的泡沙石山岩,產生如今我們所眼見的印痕,就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了。”

    一行人一邊走一邊談論,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山腳下。

    王儀涵道:“李老師,您真是咱們婆城市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史專家啊。經過您詳細的講解,我終於明白了古佛頂古道為何叫鹽煤古道,或者叫鹽鐵煤古道。原來時間久遠所以稱古,運送量大,所以成道。加上位於高山之巔,保存完好,所以,才留給我們無盡的遐思。無情的歲月帶走了多少曆史的陳跡,唯有殘存在山間的古道,默不作聲地訴說著那漸行漸遠的曆史……”

    李雨東接到一個電話,接聽完後對王儀涵道:“王部長,我朋友嚴陵散人來了,咱們正好一起去。可否?”

    焦集芳道:“嚴陵散人?當代的武林高手還是隱士高人?或者看破紅塵的奇人異士?好期待喲……李老師的朋友都是高大上,有品位,夠牛叉!!”

    王儀涵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既然嚴陵散人不嫌棄,就一起去吧!”

    李雨東點點頭,然後打電話:“你在哪裏?哦,那我們等你一會,好的,不著急,慢慢開車,注意安全行駛。”

    羅密思道:“嚴陵散人,是個現代的仙人哦,還會駕駛技術。我看一定和李老師一樣有一套真本事的。”

    唐菁菁道:“那是當然啊。我老師的朋友,肯定也是很了不起的撒。”

    焦集芳笑道:“菁菁,怎麽就成你老師了?李老師可是大家的李老師……不能據為己有哦。”

    唐菁菁道:“她們都欺負我,我要俺小姨主持公道,還我清白!小姨,您一定要為我做主哈!”

    王儀涵笑道:“我們的唐大小姐,你什麽時候怕受人欺負了呢?人家焦集芳阿姨並沒有說錯什麽話,你讓小姨我為你做什麽主、怎麽為你主持公道啊?”

    唐菁菁沒想到自己所向披靡的撒嬌手段在小姨這裏沒有了市場。於是乎立即改變策略,向李雨東求助道:“李老師,我是因為您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您要狠狠地批評一下那些自稱您的學生卻不聽您話的學生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