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55章 帶路黨(1/2)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字數:4444更新時間:2022-06-20 05:11:33

    漢興元年,公元191春,暖和一些的地方,十多天前已經開始春耕,中原這邊,這個時候也才開始春耕。

    不同的地方溫暖程度不同,地麵的堅硬程度也不同,是以耕作的時間也略有不同。

    不過就算這樣,也習慣在冬末春初的時候翻一次地,把土地的蟲卵翻出來,由冬雪將其凍死。

    越是寒冷的冬季,蟲卵越不容易存活,今年的病蟲害就能有效減少。

    “春耕很重要,很大程度關係到夏收的產量……戰爭會破壞地方的春耕,是以有條件的情況下,戰爭要選擇的敵軍的地盤上進行。哪怕沒有成功,也能擾亂對方一郡的春耕,進而影響到對方的秋收。”張鈺在朝堂上侃侃而談。

    前麵說是夏收,後麵說是秋收,看著有些矛盾,這其中的差距卻是己方和對方之間的差距。

    考慮到生產技術等問題,大漢的春耕時間較晚,同時為了讓作物充分生長,隻能在秋季才開始收獲。

    張鈺這邊不存在這個問題,更好的耕種工具,更好的耕種技術。在更早的時候耕種,然後在夏季就能開始收獲,同時在秋雨降落下來前,能夠補種蘿卜,大豆或苜蓿。

    苜蓿雖然主要是飼料,不過本身也能吃,搗碎之後蒸煮做成苜蓿青團,也是邊民賴以生存的緊急口糧。畢竟苜蓿是牧草也可以是雜草,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本哪裏都能生長。

    “是以我們的對手,袁紹他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所在的位置有很大的優勢!”張鈺分析,“向北,幽州的春耕時間更晚,他有更多時間調度軍隊。向南,我們的春耕已經開始,他過來就能毀掉我們十幾天,甚至一個月耕種的成果……”

    頓了頓,最後給出結論:“是以在春耕的時候,他必然會主動發動進攻!”

    為了避免一些隱藏起來耳目,波皓的事情,就算是曹操都不知道。張鈺是陳述的時候,也隻是以袁紹的角度來發表觀點。

    戰爭的時機一般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春耕,一個是秋收。根據不同的戰爭需求,會選擇不同的時期發動進攻。

    春耕作戰的目的是破壞對方一年的耕種,拖垮對方的國力。這個一般是在長期戰爭中經常使用,不會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秋收作戰目的則剛好相反,是以占領該地作為目的。首先可以就食於敵,在當地獲得補給,然後就能更好的進行鎮守,也不怕對方會襲擾自己的糧道。

    以袁紹和朝廷的敵我實力差距,對方不可能有鯨吞的能力,襲擾的可能性更大。是以張鈺所言,袁紹會在春季發動襲擊,這點群臣是認可的。

    在這個基調下,朝廷下令,讓張賁鎮守好兗州和青州,同時做好秋季北上的準備。就如同張鈺所言,秋收才是征服戰最佳的時機。

    值得慶幸的是,平原郡和渤海郡已經落入己軍手中,渡河作戰的問題得到解決。

    對於張賁的擅自行動,功勞還是計算給他,隻是少不得私下說教幾句。也沒辦法處罰,對方給出的理由,是渤海郡百姓思漢,欲協助王師奪取渤海郡。

    又在戰報之中,引用‘事態緊急,遲則生變’作為理由,車騎將軍張賁是‘當機立斷’,決定奔襲並且收複渤海郡。最後在戰報之中,假模假樣的‘告罪’一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