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8章 享受四品官待遇的和尚(1/2)

作者:朱藤紫驄字數:4668更新時間:2022-06-20 09:19:06

    本來是一件十分正經的差使,卻不知自己當著張衡和黑臉將軍的麵兒說錯了什麽,挨了一通數落便被喝令退下了。楊淩一頭霧水地遵命來到晉王府兵曹討要回執時,還忍不住悄悄問那位給他寫下回執的書吏道:“大哥,請問你們平時都是怎麽稱呼上司的呀?”

    那書吏問明楊淩來自哪座驛站,立馬停下手中的筆,抬起頭瞪著楊淩問道:“你就是那個楊淩啊,兩個月前因錯放你隨關躍回了嶺南,害得我被麻參軍罰了一個月的薪俸,這筆舊帳咱們要不要先算過了再說別的?”

    楊淩頭腦反應還算靈活,一聽對方辭氣不善,雖不十分明白他說的具體是什麽意思,卻也立馬從懷中掏出了幾十文銅錢塞到了那書吏手中,討好地說道:“都是小的的錯,害得大哥受委屈了,這幾十文錢就當是小的向大哥賠禮了,請大哥別再為難小的了。”

    那書吏把幾十文銅錢揣入懷中放好,這才對楊淩有了點笑臉,重新提起筆,刷刷點點寫下了一份回執交給楊淩,衝他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經此一節,楊淩再不敢向他打聽別的事了,恭敬地接過回執小心揣入懷中,匆匆向那書吏鞠了一躬,轉身就跑出了廣陵總管府西側院。

    楊淩回到總管府正門外解開拴馬的韁繩翻身上了馬,才陡然想起自己懷裏還揣著驛長關躍寫給總管府兵曹李書吏的一封信沒有送到,因回想起關躍曾對他提說過,這封信的內容主要是托李書吏設法接自己的養母婁氏來江南與自己團聚,楊淩唯恐關躍如此熱心是別有用心,索性將錯就錯,也不再折回西側院將信送交給李書吏,打馬揚鞭徑直出了廣陵城南門,奔江邊飛弛而去。

    之所以沒有在廣陵城中打聽三郎的去向,楊淩是這麽考慮的:一則廣陵城人口眾多,想要打聽出三郎的音訊如同大海撈針,可能性極小;二則三郎如果在江南疫區販藥救過人,那麽與其在廣陵城中打聽她的消息,倒不如等過了江,在建康等地打聽她的下落還更靠譜些;三則楊淩心底裏其實對打聽三郎的下落懷有一種自相矛盾的心理,一方麵想確切地知道三郎是否已在江南當地順利定居了下來,境況如何,甚至想找到她見上一麵,另一方麵又有點兒擔心自己真的找到了她,三郎又會纏著自己不放,所以他的真實想法是最好能打聽出三郎的確切居所,自已躲在暗處遠遠地看看她就走,從此兩人便可以相安無事地各自過活了。

    在這種自相矛盾心理的驅使下,楊淩決定先到建康靈穀寺見罷無垢和尚,辦完老蔣托付給自己的事情後再設法在當地打聽三郎的下落。

    建康後世又稱金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市,這裏曾是隋朝之前東晉以及宋、齊、梁、陳五個朝代的帝都所在,也是虎踞龍盤、頗有王霸氣象的一座江南都市。

    依楊淩的主觀猜想,建康無論城池規模,城中所居人口數量以及繁華程度都應超過江北的廣陵城,及至他騎馬走進建康城才發現,開皇十七年間的建康城與其說是一座江南繁華熱鬧的大都市,倒不如稱其是一座規模空前的大軍營更確切些:建康城中的景象與楊淩穿越後到過的第一座城池——定州有幾分相似,不過比定州更甚,在建康街頭過往的行人當中,十個倒有六七個是身著甲胃的軍士,與之相比,身著白衣短褐的普通百姓反倒成了少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