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01章 稱王(1/2)

作者:東一方字數:5220更新時間:2022-06-22 17:42:00

    初平三年(196年),十一月初一。

    王燦在成都築高台,祭天祈福稱蜀王。

    稱王後,益州官員的官職也相應的有所變動。

    荀攸被任命為兵部尚書,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事情。荀攸是最早跟隨王燦的謀士之一,從王燦擔任漢中太守就掌管著王燦麾下的兵事,由荀攸擔任兵部尚書是水到渠成,至於兵部下麵的兵部官員自有其他的安排。

    程昱被任命為吏部尚書,掌管益州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務。王燦擔任漢中太守開始,程昱就掌管王燦麾下官員的升遷考核,此次直接被任命為吏部尚書。

    李儒被任命為戶部尚書,掌益州土地、百姓、錢穀之政、貢賦之差。

    田豐被任命為刑部尚書,掌律令、刑法、刑罰等事情。

    雖然田豐沒有正式的歸順王燦,但王燦將田豐扔到褒城縣擔任縣令後,就已經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田豐。再加上田豐家人不斷地勸說,田豐身上已經貼上了益州的標簽。當王燦的調令傳到褒城後,田豐的家人興奮不已,而田豐雖然麵無表情,也坦然接受了任命。

    任安被任命為禮部尚書,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

    任安是益州本土的士林領袖,有著非常高的威望。

    王燦任命任安為禮部尚書,一方麵是唯才是舉,另一方麵也是均衡利益。對於蜀中的大族而言,任安擔任禮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至於工部尚書,王燦思慮良久才定下來。

    一開始,王燦準備任命墨言大人工部尚書的,但因為蔡邕的一席話,王燦打消了任命墨言的想法,畢竟墨言年紀大,而且也難有進步了。

    誠如蔡邕所言,擔任一部之長的官員並不是一定要精通各項事宜,而必須能夠總攬全局,替王燦分憂才行。王燦思慮良久,考慮到墨言師徒三人的貢獻,任命馬均為工部尚書,掌管益州的山澤、屯田、工匠等各項事宜,墨言和蒲元也在工部任職。

    如此,王燦麾下的六部便初具規模。

    六部雖然完成,但還需要許多的人才加入其中,才能將六部完善起來。好在蔡邕學識淵博,幫助王燦出謀劃策,才逐漸的將各項事情處理好,穩步的過渡。

    ……

    王燦稱王,讓益州的文武官員歡欣鼓舞,士氣大振。

    然而,對於天下的諸侯而言,不啻於平地裏的一聲驚雷。

    當各地的諸侯還在不斷征伐的時候,王燦已經在益州稱蜀王,官職比天下諸侯都高了一籌,讓諸侯們心中蠢蠢欲動,有了其他的想法。

    諸侯中,最早稱王的是處於北麵的公孫瓚。

    他得到王燦稱王的消息,也效仿王燦,在幽州稱燕王,國號為燕。

    公孫瓚稱王,袁紹卻沒有動靜,而是使勁的派兵攻打公孫瓚。

    興平三年的年底,袁紹的大軍擊敗公孫瓚,迫使公孫瓚這個剛稱王不過一個多月的燕王自焚而亡。自此,袁紹徹底的平定北方,解決了後方的內患,成功的占據並州、青州、冀州、幽州四州,實力大增。

    袁紹占據四州,也開始誌得意滿了。

    此時,袁紹的野心無限製的膨脹,已經不再是想要稱王了。他連燕王公孫瓚都擊敗了,稱王肯定太不符合他的實力。為此。袁紹召集了麾下謀士,商議稱帝的事情。然而,這次郭圖、逢紀等謀士一起反對袁紹稱帝,讓袁紹不得不稱王。

    興平四年(197年),二月。

    袁紹在冀州祭天祈福,稱趙王,國號為趙。

    ……

    興平四年,二月末。

    劉備在汝南經過三辭三讓,最終同意了陳宮和張飛的建議,在汝南稱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