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八章 有縣令逃亡,有書生留下(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6744更新時間:2022-06-23 10:02:02

    江浙有江流名錢塘,每年的八月中旬,潮頭直起勢若千軍萬馬,似有巨龍於江流之中發怒暴走,兩岸觀潮者無數,引為江浙勝景。

    前人曾有詩雲,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刹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隻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赬鯉問陽侯。

    錢塘潮得以天成,皆賴於江浙入海口的特殊地形,所以為鍾靈毓秀而人傑地靈,江浙一帶素來也是英才輩出。

    錢塘江上遊名喚新安江,水色清澈透明,到了淳安河段又名青溪,乃屬睦州,宋知晉就缺的青溪縣便落在此處了。

    宋家到底是有根基的杭州大戶,舍得銀子四處打點走動,宋知晉已同進士的身份補缺青溪縣縣丞,也算是讓人豔羨的仕途開端。

    青溪縣水路暢通,漁農桑麻齊頭並進,乃是典型的江南富縣,然而這些年來官家征收花石綱,又為北伐而加重賦稅徭役,加上連年水患泛濫成災,以致於各地盜賊蜂起,民不聊生。

    宋知晉到了青溪縣之後,起初確有幾分文人的風骨,想要重整民政,還福於民,然而與諸多就缺的進士一般,現實與想象的差距很快就顯露出來。

    任你胸中有多大的報複,巧婦卻也難為無米之炊,官員的阻撓,資源跟不上,鄉紳富戶極度不配合,慢慢也就將宋知晉心中那一點點可憐的理想給磨掉了。

    他宋家本就是在商言利的人家,為了這個官缺也投入了不少錢財,三年在廄官,不如一年清知縣,宋知晉很快就加入到了貪官苛吏的行伍之中,這才短短兩三個月,已經賺得盤盈缽滿,腦滿腸肥。

    然而好景不長,宋知晉終究還是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

    十月末,有摩尼教逆賊方臘,揭竿而起,廣發檄文,糾集盜匪民賊攻擊壽昌縣城,守軍死傷慘重,尹令剿匪不力,竟然拖家帶口,夾裹細軟,在縣尉和數十廂軍的護衛之下,丟下了青溪縣,棄官而逃了!

    方臘帶領反賊呼嘯山林,一路糾集同夥,人馬也是越發的壯大,上頭已經發下緊急命令,由宋知晉代領縣令之責,招募民壯,清剿平叛。

    這一命令卻讓宋知晉叫苦不迭,因為他早已收拾好細軟,準備跑回杭州去呢!

    與前任縣令不同,眼下收到了命令之後,宋知晉再逃跑的話,那才叫做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宋家在杭州是根深蒂固的土著大戶,若朝廷秋後算賬,他宋知晉一人的怯懦,就要害得整個家族遭殃了!

    想起這些來,宋知晉也是頭疼不已,書桌上擺著一紙檄文,寒風吹動,紙張輕輕飄起,隱約看得到上麵的蒼勁肅殺的文字。

    “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

    “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

    “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為何如?”

    不得不說,方臘的檄文充滿了煽動性,如果他宋知晉是青溪本土的苦哈哈,說不定也會熱血沸騰地加入到反賊的行列之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