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七章 官場新貴的崛起之路(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448更新時間:2022-06-23 10:04:12

    梁武直從江寧府衙門出來雖然還未近暮,但天氣陰沉,飄飄灑灑的雨絲之中夾著零星的細雪,濕冷難耐。

    “這群不長眼的醃臢廝!”梁武直不由唾了一口,憤憤地罵道。

    雖然最終見到了知江寧府事周維庸,但這位知府大人卻沒給梁武直好臉色。

    心頭忿忿是一碼事,事情終究還是要解決的,梁武直心裏正猶疑要不要去找江寧通判李輔弼碰碰運氣,一時間倒是有些踟躕起來。

    通判雖然明麵上不及知府,但實則大權在握,能夠直達天聽,許多事情即便不能直接拍板,但也擁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知府也是要給麵子的。

    再者,江寧府通判李輔弼的來頭可是非同尋常的,他的本宗家世倒是尋常官宦人家,世代小官不斷,大官沒有,可這些年間李家也終於熬出頭了。

    因為他的舅舅乃是六賊之一的當朝大員“磐固侯”朱勔!

    顧名思義,磐固就是如磐石一般穩固的意思,寓意不可動搖,古人有雲,以帝宗磐固,周布於天下,其屬籍疏遠,蔭官卑末,無良犯憲,理須推究。

    而與蔡京童貫王黼等人並為六賊的朱勔,之所以被封磐固侯,則是因為官家的艮嶽萬壽山裏頭的奇石,從蘇杭各處搜刮得來的花石綱,就是這個朱勔出手操持的!

    他本是蘇州的一個匠人,專精堆山造園,號稱“花園子”,而後攀附蔡京才入朝為官,之後主持蘇州應奉局,搜刮奇花異石,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花石綱了。

    朱勔之所以能被封為磐固侯,這其中還有一段小典故,據說他在搜刮花石綱的過程當中,得到了一塊巨型的太湖石,高達四丈,心頭狂喜,便決定運到京城送給官家。

    於是他專門打造了一艘巨艦,奴役了數千名拉船的纖夫,一路上遇橋拆橋,甚至不惜推倒城門,毀去水門,曆經數月,將這塊石頭運到了汴梁。

    官家自是大喜過望,將這石頭賜名為神運昭功石,將朱勔封為磐固侯。

    不過後來花石綱引發了方臘的起義,朱勔也因此沉寂了一段時間,然而平叛過後,他又再次來到蘇杭地界收拾殘局,並很快打開了局麵,整個東南地麵的官吏見得朱勔這樣都倒不了台,而且不降反升,於是紛紛趨附於他。

    眼下整個大東南地區隱隱成為了朱勔的後院,即便是東南部的一些刺史、郡守都以他的門生自居,朱勔越發貴不可言。

    有了朱勔這樣一個舅舅,李輔弼出任江寧府通判雖然有些舉賢不避親的嫌疑,但誰又敢說半個反對的字?

    按說李輔弼有著這等樣的背景,梁武直不應該想著找他出來和稀泥,但梁武直是江寧地方官場摸爬滾打的老人,知道李輔弼雖然靠著舅舅上位,但為官期間對百姓還是不錯的,也幹了不少的實事。

    據說李輔弼家裏頭雖然沒出過什麽大官,但好歹是書香門第,骨子裏始終流淌著清高的血脈,對權勢熏天的朱勔其實很是看不起,而朱勔為了讓李家服氣,則慪氣一般不斷用官位來砸李家的人。

    梁武直心裏很清楚,在陷害蘇家,抓捕蘇常宗這件事上,知府周維庸的屁股絕對不幹淨,但李輔弼應該是沒有參與其中的。

    他也知道李輔弼曾經跟知府周維庸鬧過很多不愉快,這也是知府與通判之間的宿命,不到關鍵時刻,他也不想挑唆通判來對付知府。

    可這件事情市舶司應該是沒有辦法幹預的,而蘇牧的皇城司人手早已調離,蘇牧身邊也沒有太多可用之人,再者,若蘇牧真要蠻幹起來,江寧可就沒有安穩日子可言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