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二十五章 盛宴(5)(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212更新時間:2022-06-23 10:04:24

    “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斜月遠墜餘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華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紅滿地,遺鈿不見,斜逕都迷。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這就是周甫彥提早準備好,打算在國公府盛宴上,贈予李師師的詞,采用的是並不多見的詞牌《夜飛鵲》,大概也隻有李師師那樣的技藝,才能演唱這樣的詞牌。

    而這首詞通篇辭藻華美,寫情細膩卻又不失沉著,語句起伏頓挫,與音調極其協合,擁有極高的聲樂美感,根本就是為了李師師量身定做的。

    這詞上片寫送別,下片則寫別後的強烈思念,融情入景,還化用前人的詩句和典故,極其細膩淒美地寫出了送別懷人的情深似海。

    而且全詞頗為渾雅,含而不露,將惜別和思念寄於寫景、敘事和托物之上,極具技巧。

    可以說,這首詞,充滿了周甫彥強烈而濃鬱的個人風格,加上蔡京等人為他推敲潤色,若拿將出來,絕非蘇牧那種打油詩所能媲美的。

    在李師師婉拒了他之後,周甫彥並未死心,也自覺永遠不會死心,這首詞與其說寫送別,倒不如說重點其實放在後麵的別後之思上。

    這是他在用自己最文雅和最體貼的方式,告訴李師師,他周甫彥很懷念他們之間那些過往的美好日子,他希望還能夠回到從前的那種情感狀態。

    這裏頭也有著他的一廂情願,自以為以往的李師師跟他就是心有靈犀夫唱婦隨的一對璧人,可他卻從未想過,李師師對待他周甫彥,也僅僅隻是比其他人要好一些,但並沒有參雜任何男女間的感情成分在裏麵。

    他也很想將這首詞拿出來,狠狠地將那個隻拿出打油詩的蘇牧踩在腳下,殊不知在李師師的心裏,那一首打油詩彌足珍貴,連蘇牧先前那些經典之作,都無法比擬。

    因為當初在杭州之時,蘇牧也寫了一首打油詩,但卻是調侃和耍無賴的成分居多,而如今這一首,卻是在蘇牧知曉李師師心意之後,特意為李師師所作。

    或許這隻是一首打油詩,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甚至連稍微識字的販夫走卒都讀得懂,但就意境而言,卻實屬上乘。

    李師師這種想法,其實跟高俅和曹顧已經不謀而合,在他們看來,蘇牧便如同高明的劍道宗師一般,心境上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摒棄了所有的劍招和技巧,而最求劍意和劍勢,已經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地步!

    對於詞人而言,辭藻文字就是他們的劍,各種音韻聲調的契合等等作詞技巧,則是劍招,而所要表達的意思,則是劍意,個人風格就是劍勢。

    高俅等人竊以為,蘇牧已經到了大巧不工的境界,不追求文字,不追求華麗,甚至於摒棄了詩詞該有的各種韻味,卻是獨獨將意境,做到了極致。

    而詩詞一道,最為珍貴的,可不就是意境麽?

    在座的賓客都在驚詫於蘇牧為何會做出這麽一首打油詩來,這種小詩粗陋之極,但最後一句如同神來之筆,畫龍點睛,又將整首詩的意境硬生生拔高了十幾層樓,實在不好妄下定論,一時間也是爭論不休。

    甚至有人搬出了唐時大宗師的作品來說明,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好花滿春殿,隻今惟有鷓鴣飛,這首的前三句都在將勾踐如何如何強盛,可最後一句又奇峰突起,點出越國最後的衰敗景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