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九十三章 王少宰(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200更新時間:2022-06-23 10:05:30

    黃河乃是孕育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之一,可她就像一條無法馴服的蒼龍,屢次決堤改道,給沿岸百姓帶來滅頂之災。

    黃河的流速極快,流量極大,夾雜大量的泥沙,在短時間之內就會淤積原來的河道,堤壩封鎖不住,變回決堤,而後脫離原來的河道,改道肆虐,形成新的河道。

    自大焱開國以來,黃河決堤改道已經超過百次,由於生存環境仍舊惡劣,水利技術無法成功治理黃河,以至於河患成為了大焱朝最為嚴重的天地之災。

    大焱朝廷無法不重視對黃河的治理,士大夫們也積極建言獻策,在仁宗、神宗和哲宗朝,對治理河患的問題更是展開了數十年的爭辯,然而終究是收效甚微。

    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決口,向北改道,行成了“北流”,最終在泥沽入海,嘉佑五年,又在魏縣決口,向東分出一個支流,成為“東流”,亦稱之為“二股河”。

    此後,大焱朝廷內部就黃河北流還是東流的問題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爭議。

    就環境方麵而言,北流順應河流走勢,但從軍事戰略方麵來看卻又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當時大焱在莫州和雄州等地築了泥沼塘泊來防禦遼人的鐵騎,一旦黃河北流,便要流入遼國境內和淤塞大焱邊境的塘泊,這就是所謂的“失中國之險而為契丹之利”。

    於是大焱朝廷終究還是選擇了東流的方案,在熙寧二年,為了實現全河東流,便發動人力堵塞了北流,使得河水盡歸二股河而入海,可是持續了十一年之後,北流又被淤積堵塞,再度決口。

    為了挽河東流,元佑八年又發動極大的人力財力,可也持續不了幾年,到了元符二年又決堤了,黃河的主流仍舊走了北流故道。

    曆數大焱的朝代,從太祖朝開始,便是與黃河爭搶人命的奮鬥史,但人力有時窮,終究無法勝過天地,這一次黃河決堤,河水甚至已經衝刷到了大名府境內。

    即便在後世,治理黃河仍舊是一項極為艱巨的民生大工程,蘇牧對此自然是有所了解。

    但在水利方麵他終究隻是一知半解,又不是專家,再者,以大焱如今的工業水平和國力,想要治理黃河實在是難於登天。

    可這麽多年來,無論效果如何,大焱朝廷總能找到治標不治本卻又能夠解一時之危困的法子,所以說治河的人才總該是有的。

    蘇牧雖然不懂治河,卻懂得“治人”,在他看來,大焱在治理河患方麵已經做到了那個時代的極致,受限於科技水平,能夠達到這些的效果也算是不錯。

    而這一次雖說有北伐軍抽空國力的原因,但也不至於數百萬老百姓流離失所,這裏頭除了天災,肯定還有人禍!

    北伐軍已經停頓下來,如果趙劼還信得過他蘇牧,還敢用他蘇牧,那麽蘇牧也樂於在這場災難之中出一把力,盡可能提拔一些水利人才,讓那些昏庸無能之輩滾下台去,使得治河賑災變得更加的迅速而有力。

    無論是為了自己心裏好受一些,亦或是要補償這些因為戰爭而錯失了賑濟的老百姓,蘇牧都應該去做一些努力。

    當然了,直到目前為止,這些都隻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趙劼對他的態度如何,還有待揭曉,眼下考慮這些似乎還為時尚早。

    但蘇牧從來都是謀而後動,籌劃一下這件事,心裏頭考慮一些能用的人選,也是隨手而為,反正趕路的途中也沒其他事情可以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