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九十九章 回眸,沒有笑(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398更新時間:2022-06-23 10:05:32

    文武之爭古來有之,便如一陰一陽,相生相克卻又相輔相成,隻有圓諧調和,才能使得這天下欣欣向榮,縱觀古今,文武相爭所帶來的混亂與損傷,是極其讓人痛惜的。

    近代某位偉人曾說過,槍杆子裏出政權,文人或許可以開創一段時代,但開創一個國家,最終還是要依靠武人,然而不公平的是,曆史是文人武人一同創造的,但曆史書卻隻由文人來書寫,這是很無賴的一件事情,豈不見《將相和》最終還是以廉頗負荊請罪而結束麽?

    大焱是古時文化發展的巔峰,堪比盛唐,承前啟後,可謂開創了一個時代,但文人的地位提升到極致的另一麵,也是武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壓製,雖然軍隊的待遇仍舊不錯,但武將們在朝堂上卻沒有太多的話語權,東府的政事堂就比西府的樞密院要高半級。

    雖然這一次大焱的武人們爭氣長臉,收複燕雲,攻陷大定府,成就大焱朝前所未有的奇功,然則文人們對武將的態度卻沒有改變太多。

    這些風花雪月的文人看不到沙場上的屍山血海,他們看到的是應該支持北伐,以致於國內物資緊缺,殃及百姓,怨聲載道,盜賊四起。

    在文人們看來,這些窮兵黷武的將帥們,是在壓榨老百姓的膏脂,來成就他們的不世之功,來提升武將們的社會地位。

    這些自詡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的文人們,從來都不覺得燕雲十六州有什麽好,燕雲十六州再好,能好得過煙雨朦朧的江南?

    他們之所以出現在汴京城外的迎接隊伍之中,不是為了武將們歡慶,而是想要看一看,這些使得國家內部滿目瘡痍的武將們如何耀武揚威。

    他們想要在官家的麵前,表明自己的姿態,即便是老百姓,也不認為北伐勝利對他們的生活有什麽實質性的改變和幫助。

    北伐勝利之後,占領的偌大領地,在短時間之內仍舊需要國家支出龐大的財力物力去經營和維持,苦的還是他們這些老百姓,至於所謂的千古奇功,受益的也就隻有那些武將,還有即將步入千古聖君行列的當今官家。

    不得不說,文人們雖然同樣對老百姓敲骨吸髓,同樣在用老百姓的膏脂,建造自己的瓊樓玉宇和酒池肉林,但他們的嘴皮子功夫了得,社會輿論也由他們來主導,所以他們比武將更加的貼近百姓,更容易影響百姓的看法。

    所以無論是文人還是老百姓,出現在這城外隊伍之中的,大半其實都是逢場作戲,讓裏長們強推出來的。

    沿途見識到了遍地災情的諸軍將士們,也沒想過要得到這些百姓和文人的好臉色,隻是當他們看到汴京城的文人們竟然搭了高棚,如同看猴戲一般冷眼旁觀他們入城,心裏還是極度不爽快的。

    當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之時,這些文人們還在溫柔鄉裏竊玉偷香,可當他們將領土打下來之後,卻又隻能交到文人的手裏,讓這些隻會動嘴皮子的人,將那片地方變成軟趴趴隻懂講道理而不敢動拳頭的“禮儀之地”。

    可你要知道,敵人從來都不會用嘴跟你講道理,遼人不會,西夏人不會,女真人也不會。

    在這些圍觀的看客之中,東華門禦道左側的一處高台顯得極其惹眼,因為那裏匯聚了汴京城中幾乎所有叫得出名號的文人才子們。

    他們自然不是來沾光,也不是來歌功頌德,他們隻是想看一看,這群將國家禍害成目今這等慘狀的軍士們,接受歡呼之時會不會臉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