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八章 蘇瑜的賑災(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228更新時間:2022-06-23 10:05:35

    縱觀曆朝曆代,幹得不好的皇帝其實並不少,但史官們用昏庸無能,寵信奸佞,被蒙蔽視聽等等來描述昏君的一生,可曾見過史官們罵皇帝是聾子瞎子?

    作為一國之君,皇帝站在帝國的最高點,他能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大格局的東西,或許他並不了解百姓們具體吃些什麽,一天吃幾頓,不了解田間地頭長的是什麽草,老百姓死了是用席子裹著還是用一口薄棺。

    但他肯定會知道帝國正在經曆著怎樣的陣痛和變化,而作為皇帝,最了解的也就莫過於他身邊朝夕相處的這些大臣們。

    所以說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那些奸臣貪官都是些什麽貨色,之所以沒有法辦這些人,是因為他需要依賴這些人。

    他不能幫農戶種田,不能幫商戶做買賣,不能幫士兵打仗,他是整個帝國的最終決策者,而這些朝臣就是他的智囊和手腳,如果他發現了但卻沒有法辦,說明那些個奸臣貪官,仍舊用得著。

    王黼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極度愛財,但也隻有真正愛財的人,才懂得如何斂財,為大焱斂財!

    諸如後世的大貪官和珅,他可謂史上第一貪,但在治理國家方麵,他卻算是個能臣,在伺候皇帝方麵,更是不世出的天才,這樣的人用得順手又舒心,即便他貪墨一些,那又如何?

    真正的大奸臣,總是有大本事的人,否則絕對不可能在忝居高位而屍位素餐,之所以留著他們,是因為他們對皇帝還有用處,而皇帝也深知這一點。

    這也是為何治貪所抓的都是不大的官員,他們不叫奸臣,而叫蛀蟲,因為他們的才能和作用,根本就算不上重臣的行列。

    王黼擅於斂財,不僅僅是替自己斂財,還有為大焱斂財,這也是官家一直留用他的原因。

    大焱的經濟狀況已經刻不容緩,財政收入連年赤字,寅吃卯糧,甚至已經到了老百姓要提前交納幾年十幾年以後的賦稅,這是在壓榨百姓,何嚐不是在透支帝國的壽命?

    繁冗的官場和軍隊,各種邊境上的支出,國內的基礎建設,無數的地方都緊著要錢,相比之下,皇帝後宮的用度支出與那些貪官汙吏偷偷伸手貪掉的財富,也就顯得那麽的微不足道。

    由此可見,官家是多麽的需要錢,這個帝國是多麽的需要錢,而王黼又是個能替帝國弄到錢,仿佛無中生有一般挖東牆補西牆的人,官家又豈能不用他?

    麵對河北兩路相繼出現的賊亂,王黼安坐若素,即便前頭已經有方臘之事,但他仍舊無法引以為鑒。

    方臘叛亂之初,蘇牧便透露給了鄭則慎,杭州通判早早就將情況報了上來,可王黼卻壓了下來,而後粉飾太平,以至於朝廷錯過了最佳的平叛時機,無法將叛亂扼殺在萌芽之中。

    不是王黼的膽子有多大,而是他骨子裏的優越感在作祟,在他看來,這些泥腿子根本就不可能成事。

    因為這個國家已經被掏空,朝廷都沒辦法從這些老百姓身上再壓榨出一兩滴油水來,即便敲開骨頭,也沒有更多的骨髓給你吸取,這些叛亂的低賤賊寇,又怎麽可能辦到?

    凝聚了整個帝國最強智慧的朝臣們都無法辦到的事情,這些暴民和賤民又怎麽可能做到!

    然而王黼卻沒有想到,方臘最後還是成功了。

    他沒有王黼們的手段,無法從老百姓身上壓榨出財富來,但他卻偷了這些老百姓的道義,在凝聚這些道義,去偷竊更多百姓的道義,而這些道義,讓已經沒有任何膏脂可壓榨的老百姓,用自己身體僅剩的骨架和靈魂,用他們的屍體,為方臘鋪了一條反抗的道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