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老一少,扛起一座城(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962更新時間:2022-06-23 10:05:46

    大名府控遏南北要塞,又是大焱陪都,無論地理還是政治上的地位和價值都異常重要。

    這座名都曾經出現過無數治世之能臣,從唐時開始便延續至今,狄仁傑、羅弘信、寇準、王欽若、呂夷簡、韓琦、歐陽修,這些在史書上熠熠生輝璀璨耀眼的名字,這些人都曾經在大名府供職,也為這座名城增光添彩。

    得知李綱要來,王黼並沒有太多的驚憚,雖然朝堂上許多人都以為他要落馬,但王黼對自己還是有著足夠的自信。

    他在朝堂上經營了這麽多年,又深知梁師成絕對不會袖手旁觀,所以他自認為自己絕不可能就此沒落。

    所以他沒有親自出去迎接李綱,與童貫等人的凱旋大軍不同,李綱雖然有著骨鯁名聲,但還當不起他王黼親自去迎。

    而蘇瑜自踏入官場以來,就不善於鑽營苟且,竟然也沒有親自迎接李綱的意思,隻是派了劉質,帶著大名府和轉運使司的代表,出城迎接李綱的隊伍。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李綱並沒有太大的排場,諸多隨從倒是來了,卻告之劉質等人,李綱早早就脫離了隊伍,到大名府周邊微服私訪去了。

    劉質等人自然是欽佩不已,而得知了消息的王黼卻是嗤之以鼻,自覺李綱醒悟太遲,此時才懂得官場作秀之道,可惜太過明顯,拙劣不堪,根本沒有一點技術可言,對李綱越發看不起。

    蘇瑜一直在大名府周邊州縣遊走,主持救災事宜,可謂走入基層,深入民間,深得人心。

    大名府下轄一州十縣,分別是開州,大名縣、元城縣、南樂縣、清豐縣、東明縣、滑縣以及魏縣等等。

    蘇瑜到任之後,幾乎用雙腳丈量過大名府每一寸土地,雖然在官府的高層,他受到王黼集團的打壓,但在民間和官場底層,卻建立了極其堅固的聲望和基礎,甚至於很多人都以父母官來讚頌他的功德了。

    在這一點上,他跟蘇牧有著如出一轍的倔強,這種拚命的工作態度,也使得他無論在杭州還是江寧市舶司,都不聲不響積攢了大批的支持者。

    除了趙文裴和劉質等起於微末的死黨之外,還有範文陽等一幹朝中骨鯁正直的文臣,極其看好蘇瑜,隱約將蘇瑜當成了接班人來培養。

    而蘇瑜在河北賑災的表現,也使得這些人心服口服,甚至於一些平素裏常常以資質淺薄來攻訐蘇瑜的人,今次也都衷心地為蘇瑜說好話。

    李綱也是個臭石頭一般的諍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否則他也不會摻和這檔子事,弄不好可是要惹一身騷的。

    可一旦決定參與,他就很快投入了角色,赴任的儀仗才進入大名府境內,他就已經帶著親隨,脫離了隊伍,深入到災區,進行實地調研。

    因為他堅信,隻有體察民情,才能夠做出最正確的決策,而正確決策的標準,就是與民於惠,急百姓之需,這才是正確的決策。

    這段時間他也是見識了災區的混亂不堪,除了饑荒之外,最大的困難就是賊患,而賑濟的最主要阻礙,也是賊患。

    雖然北伐使得國內財政吃緊,但有鑒於河北災荒已經刻不容緩,朝廷還是勒緊褲腰帶,撥付了大批的賑濟糧。

    不過這些賑濟糧隻能從江南湖廣等地調撥,雖然借助漕運十分便利,但終究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最後還是蘇瑜提出了利用市舶司的渠道,將江西安徽等地的糧食,通過海運,既能夠省時省力,又安全無憂。

    糧食的運輸問題確實得到了解決,但這些賑濟糧投入災區之後,卻是連水花都撲騰不出一星半點。

    除了官員的層層盤剝扣留,以及地方官府的貪墨之外,更大的阻礙便是四起的盜賊亂軍。

    這些暴民和叛軍幾乎把持著流民潮的地下世界,隻要有賑濟糧到手,他們必定會第一時間從流民的口中給摳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