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六十八章 替天下蒼生敬一碗酒(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210更新時間:2022-06-23 10:06:01

    童貫和種師道的出現,將朝堂的氣氛又推向了另一個**,許多人當即就忘了蘇牧受封上柱國、英國公和總督北軍。

    在文教最為鼎盛的大焱,文人們最注重的是什麽?

    是官職?是財富?是權勢?是榮譽?

    不,是名聲!

    甚至於相比生前的種種,文人們更看重死後的諡號!

    這就是將文事推到頂峰之後出現的必然結果,很多時候文官們明知道一些變革對百姓對國家是有利的,但就應該改革破壞了祖宗的法度,為了維護禮法,文官們就不惜動用一切手段來反對。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神宗朝之時,王安石的變法,以及當時文人的典型代表司馬光的反對!

    曆朝曆代對王安石的變法毀譽參半,司馬光作為當時文人的道德典範,卻對新法百般阻撓和破壞,帶領一眾保守派,與新法派不斷鬥爭。

    他們為的是什麽?

    是維護文人賴以生存的先賢聖法,那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為人準則,上至帝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需要遵照這樣的行為準則來生活,這樣才能夠使得社會安定。

    而他們作為衛道士,也就能夠留名千古,這是他們的道義所在。

    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童貫早已功成身退,種師道落寞收場,他們都已經沒有再出頭的必要。

    因為先前的北伐已經是百世之功,童貫以宦官之身,得一時無人能及的功勳,而種師道雖然隻以使相的頭銜退隱,但百年過後,史書上必定會為他的功績正名。

    北方局勢動蕩,諸方蠢蠢欲動,想要一舉滅掉後遼,下一個必定輪到大焱,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此戰也是凶多吉少。

    若是慘敗收場,必定會淪為千古罪人,即便慘勝,早已水深火熱的國內,也支撐不了北方戰場,那早已空虛的帝國,必定會被榨幹最後一絲骨血,到時民不聊生,內亂也沒完沒了,更不可能留下好名聲。

    於個人而言,無論如何都不是好事,童貫和種師道在個人方麵已經達到了無所求的地步,他們能夠主動請戰,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他們是真心想要為帝國燃燒最後一滴熱血!

    趙劼本就不希望蘇牧獨掌大權,童貫對他忠心耿耿,種師道一心為國,皆是可信之人,有這兩人來分蘇牧之權,可不正中趙劼下懷麽!

    雖然心裏早已竊喜不已,想著果是沒有白疼童貫一場,關鍵時刻還是這位大太監最了解自己,但趙劼還是先嘉勉了一番,隻說兩位年事已高,心意已經收到了,領兵的事情還是再議雲雲。

    大家都知道這是表麵功夫,蔡京等人早已深諳趙劼心意,便領著文武百官紛紛聲援,趙劼也就順水推舟給答應了下來。

    對於這種小伎倆,蘇牧自然不會看不出來,他心裏雖然有些反感,但對於童貫和種師道實在是發自肺腑的佩服,再加上三人已經有過合作的先例,他也不擔心這兩位會給自己使絆子,自然也不需要擔心什麽。

    下了朝會之後,中書和六部三司以及東西兩府這樣的國家機器便開始飛快運轉,一道道命令不斷下發,便是種師道的弟弟種師中也收到了命令,即日率領秦風臨汾的西軍,北上幽州。

    各地軍鎮駐軍也發動起來,數十萬禁軍以及不可計數的民夫都被征召入伍,可謂集合整個帝國的兵力!

    而事情也沒有太多的意外,升任河北道轉運使的蘇瑜,以及留守大名府的李綱,成為了這一次大戰的總後備,由他們全權負責大軍的補給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