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一章 永寧門城樓上成婚(1/2)

作者:百世經綸一葉書吟字數:4122更新時間:2022-06-24 10:46:40

    “裴老所言甚是。”

    喬師望十分欽佩宰相裴寂的以德報怨之派,遂誠懇拜謝。

    “在下一定銘記於心。”

    末了,禮部尚書李道宗與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少不得於永寧門城樓上,半心半意。

    去球!

    辦這差事,腦袋算是別褲腰帶上了。

    不辦這差事,也如同那一腳踏進鬼門關裏。

    左右都不是人。

    隻得應付了。

    半晌,隻見永寧門城樓上高掛鴛鴦紅燈,橫張喜綢紙彩,又從永寧門城樓雙側的跺牆上順下一副對聯。

    上寫著:

    瑟鼓房中鳧(fu)翔靜好,蕭吹樓上鳳律歸昌。

    不多時,遠遠的百姓就見這永寧門的頂樓正中央處,早擺置好了貢案紅燭,香台供盤,隻待定國公喬師望攜手三位公主佳麗,對天成婚。

    在隋唐時期,凡公主出嫁,自有許多繁瑣的禮儀,必不可少。

    如送彩,是指男方迎娶公主前應提前一月送的日彩之頭,也作紅禮;如出妝,也叫送嫁妝,是指公主在出嫁日,母妃通常會為女兒裁衣開剪,示作有福雙開之意。

    可是,今日不同。

    時間倉促。

    又無所準備。

    故此,一切應有的什麽問期卜卦、吉凶趨益、請親、八轎十六抬、迎親等諸多禮儀已經不可就備。

    隻百姓,或吹笙,或鳴蕭,或敲鼓,或囉鑼(luo),以為普天同慶。

    等定國公喬師望早換好喜裝,再於青銅盆內宴洗雙手後,才在眾目睽睽中迎來那三位身著大紅喜袍,並頭戴喜巾鳳帕的公主。

    原來,萬貴妃得知喜訊,也匆忙從掖庭宮出駕,上得永寧門,便就坐於貢案西側,以期證婚。

    一跪天地,百年好合。

    二跪皇恩,山高海長。

    夫妻對拜,伉儷情深。

    ……

    見狀,一旁待著的崔宣慶、崔恭禮二人,喃喃自語,舌橋不下。

    “百姓為喬將軍裝逼,氣走了陛下!”

    “喬將軍又在懸崖邊上翻跟頭了?”

    這還能成婚?

    怎麽感覺跟鬧著玩似的。

    陛下都那樣了?

    兩位尚書還敢操辦得有模有樣?

    難不成,活得不耐煩了麽。

    剛才萬歲說要在麟德殿大擺宴席。

    莫不是?

    鴻門宴吧。

    哪裏有出嫁公主,隻萬貴妃在場的。

    這明顯是在敷衍了事。

    搞不好!

    這一場婚宴,就是喬師望來年的忌日。

    想及此,崔宣慶、崔恭禮二人,頭冒大汗,背脊發麻。

    似這等嚇出一屁股屎尿的場景,他們可是深有感觸。

    瞧這一群文武大臣,雖然是在應付這場新人的成婚之禮,但是,從他們黑了吧唧的臉色上就能判斷出來。

    他們對喬師望的蒿(hao)目時艱之患,算是十拿九穩了。

    剛好。

    喬師望手握“秤杆”。

    恰好掀開廬陵公主的紅蓋頭。

    以示【一龍挑鳳,龍鳳呈祥】之意。

    過後,廬陵公主癡癡地望去喬師望。

    “相公,妾身終於名正言順的成為相公的妻子了。”

    “再沒有什麽名不正言不順的汙言穢語傳世。”

    “有母妃在此作證。”

    “有萬千百姓在此有目共睹。”

    “但願相公不忘今日的同心永結之婚,生則同一個衾,死則同一口槨(guo)。”

    然後,喬師望依次挽來廬陵公主等三女的柔荑,千愁萬緒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