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卷 第三十一節 人脈圈,定海神針(1/3)

作者:瑞根字數:6298更新時間:2022-06-29 00:01:31

    1996年的1月5—8日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為1996年農村工作定了調,這一次會議內容極其豐富,而且提出的意見也相當明確,就是要把農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但這恰恰說明了現在農業遇到的麻煩。

    越是中央要強調和重視的工作,往往都意味著這項工作地方上動力不足或者問題棘手,但卻不能不正視麵對。

    這幾年經濟發展速度雖快,但是農業農村乃至農民,也就是所謂的三農問題日益突出。

    農業增產不增收,土地承包責任製帶來的積極效應似乎被大大減弱了,傳統農業轉型現代農業的方向和措施手段都顯得有些迷茫,缺乏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來實現。

    廣大農村衰落跡象明顯,基層組織運轉舉步維艱,與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城市經濟相比,農村經濟陷入低穀,找不到如何來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農民的問題更是具有挑戰性,農業稅水利費和雙提統籌給本身就缺乏增收手段的農民帶來巨大壓力,這甚至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一個難以回避的難題。

    廣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缺乏勞動技能,孔雀東南飛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這直接導致內陸農村空心化,鄉村留守兒童等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

    這些問題都成為擺在地方各地黨政領導麵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所以朱鳳厚也好,趙嵩也好,宋雲培也還,甚至也包括沙正陽和尤哲,對於如何解決三農問題,都是各抒己見。

    “扶貧問題也是一道大題,這和發展農業也一樣息息相關,正陽,恐怕在宛州那邊這個問題會更棘手吧?”尤哲把話題拋給沙正陽。

    “嗯,宛州經濟無法和漢都比,六個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脫貧任務很重,我所在的真陽縣在全宛州市經濟總量排名第二,但是發展極不平衡,北片和西片有大量貧困人口,而且找不到謀生致富的手段。”

    沙正陽對於能夠和幾個都有著獨立見解的同僚們探討一下經濟發展工作的看法也很高興,這是他最願意的事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有好的思路想法,自己也可以借鑒,同樣,自己的一些有益見解,也一樣可以提供給他們。

    “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為此也是煞費苦心,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但應該說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

    “宛州在國企改革和招商引資上很有看點,特別是打造勞動密集型的主導產業,吸納剩餘勞動力解決就業增收問題,市委呂書記對宛州的做法很感興趣,前次我聽說呂書記都有意要到宛州來學習呢。”朱鳳厚笑著道。

    “林書記到宛州之後,宛州的變化起色的確很大,但是要和漢都比還差得太遠,漢都應該瞄準大連、寧波、杭州、南京、武漢這些城市才對。”

    沙正陽自然沒資格表什麽態,好也好,差也好,那都該林春鳴才有資格發表意見,他隻能搭個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