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卷 第五十一節 生於憂患(1/3)

作者:瑞根字數:6240更新時間:2022-06-29 00:04:01

    “正陽主任,這種差距也不是單憑一腔熱血或者埋頭苦幹就能彌補起來的。”明永昌點點頭,喟然道:“東峽乃至宛州都有一個短板,在人才上的欠缺,和周鄰的漢都、嘉州、西安乃至武漢這些城市相比,本身定位就有較大差距,缺乏必要的教育、科研資源,沒有了這種研發的基本土壤,所以隻能靠企業自身研發和外部移植以及對外合作來獲取技術上的突破,這個起步點就低了,要想取得成果更屬不易啊。”

    沙正陽當然也清楚這一點,宛州人口眾多,教育科研資源在全省來說僅次於漢都和涪崗,但是如果放在全國範圍,或者說如果要和周邊的漢都、嘉州、西安以及武漢這些大都市比,那就差距太大了。

    也就是說,加入同樣一個需要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的企業,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你宛州你東峽是根本沒法和這些大都市比的。

    大都市的綜合環境,比如宜居環境、文化氣氛、休閑娛樂環境、教育和醫療條件和生活便利度這些都是一般的縣城乃至中小城市難以企及的,這種情形會一直持續到二十年後都難以改變。

    當然大城市的居住成本和交通條件會極大的削弱它們的吸引力。

    想一想那數倍於小城市的房價和所需要背負的房貸,還有那每天需要在地鐵和公交上來回擁擠兩三個小時的煎熬,你這每一天天生就比別人短了兩三個小時,人家可以用這兩三個小時睡覺、看書、鍛煉、陪家人、看電影甚至談戀愛,你卻要精疲力竭的如沙丁魚一般在公交車和地鐵上掙紮,就算是開車,你也如螞蟻一般被擁擠在路上一步一步無奈的挪動,這種滋味大概也是迫使大城市人離開的最大因素之一吧。

    前世中網絡上不是也有無數北漂進城以及逃離北上廣的傳奇故事麽?其實那都是自我定位和選擇的艱難掙紮罷了。

    “明市長,這也是客觀現實決定的,所以我們要想抵消這種不利因素,那麽久需要多策並舉來克服,比如你們其實已經在采取的,多和一些教育和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利益的結合綁定來實現,再比如著力培育自身的研發團隊,嗯,或者說如果我們東峽的條件不具備留下這些人才,是否可以將我們企業的研發部門設在宛州,如果宛州不具備,那漢都呢?燕京呢?”

    沙正陽語氣不太客氣,但是態度卻很積極。

    “我在想,或許小的企業或許有些難度,但是漢東製藥這方麵應該完全沒問題吧?宛州製藥也一樣如此,企業各方麵看上去都風光無限,廣告營銷做得很不錯,這對企業的業績肯定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搞過企業也理解明白,但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是什麽,特別是藥企,新技術新成果,這才是企業生存根本,為什麽就不願意在這方麵加大投入呢?”

    明永昌和韓青鬆都有些尷尬,沙正陽的話肯定是有所指,漢東製藥作為全省數一數二的大型藥企,宛州製藥廠也是在全省排得上號的大型藥企,還有宛州二藥,規模效益一樣都不差,這幾年,幾家藥企在電視報紙上廣告不斷,廠長座駕都是大奔,可是在新產品的研發上卻沒有多少拿的出來的東西,也難怪沙正陽話語裏有些不滿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