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27章 大員(1/2)

作者:任國成字數:4188更新時間:2022-07-08 17:07:01

    兩艘荷蘭戰船被擊敗往西南逃去,肯定會逃回熱蘭遮城報信。荷蘭人雖然軍隊大部分被殲滅,卻還有堅固的城堡以及兩千多荷蘭人家屬,為了增加襲擊的突然性,陳越不敢多做停留,立刻下令向東番島南部熱蘭遮城而去。

    荷蘭人的熱蘭遮城即位於後世的台南安平地區,不過這個時代的地形和幾百年後已經完全不同。

    在明時的大員南部,外海有一連串十一座沙洲,“海翁線”、“加荖灣”、“隙仔”、“北線尾”、“大鯤身”、“二鯤身”……以至“七鯤身”,與海岸線間圍成一片潟湖內海,稱為“台江”。

    其中北線尾與大鯤身間的水道最深,可容海船通過,是出入台江的主要港道。其中大鯤身又稱大員,也是這個時代東番島民間的代稱。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沙洲漸漸連成一片並且和陸地相連,更因百十年後的一場特大洪水,使得台江內海完全消失,便是我們後世所看到的台南地形了。

    不過在崇禎十八年的時候,台江依然存在,依然是優良的避風港,而荷蘭人在東番島的據點便在大員島。而此時的大員島還是一座沙洲,隻有一點點的地方和大陸相連。

    天啟四年,荷蘭人在澎湖被大明福建巡撫南居益、總兵俞谘皂率兵擊敗之後,便來到了大員,一眼就看中了大員島優越的地利位置。遂在大員島上修築城堡,是為熱蘭遮城。並在大員島和北線尾上分別修築炮台,以控製進入台江內海的主要港道。

    而另一個時空,“國姓爺”鄭成功攻打荷蘭人時,因為炮台的封鎖無法從主要港道通過,隻能選擇趁著潮水漲潮之時,趁夜從北麵沙洲與陸地之間的鹿耳門水道通過。而鹿耳門水道狹窄不說,因為水位太淺正常時候無法通過大船,這才為荷蘭人忽視。

    最大的一艘蓋倫船上,陳越觀看著簡陋的大員地圖,思考著攻打熱蘭遮城的計策。地圖是俘虜的鄧肯等人所畫,雖然不太標準,卻也能夠看清大員附近的地形態勢。

    要想攻打熱遮蘭城的話,首先船隊要進入大員台江內海,畢竟外海風浪太大不適合船隊停泊。而大員島尾端和大陸相連,雖然連接處狹窄,卻可以選擇從大陸登上大員島,然後進攻熱蘭遮城,不進入台江內海的話隻能選擇搶灘登陸大員島,必然會受到熱蘭遮城堡以及炮台的猛烈攻擊。這自然不可取,所以第一步必須要進入台江內海,然後登陸。

    進入台江內海的話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大員島和北線尾沙洲之間的主航道,水位很深可以通過大船,不過卻有荷蘭人炮台扼守,通過的話必然受到炮台猛烈的攻擊。

    另一個選擇便是鹿耳門航道,據鄧肯所說,這處航道泥沙淤積嚴重,水位太淺根本無法通過大船。陳越卻是知道,另一個時空,鄭成功船隊便是趁著夜間潮水上漲時通過鹿耳門航道進入的台江內海,所以從這裏通過應該沒有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