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01回 苦心籌方略(2/2)

作者:小青柑字數:4354更新時間:2018-10-30 05:38:41

    姚省長也開始掩飾不住眼神裏露出的欣賞之色了,專注的聽著趙慎三的匯報。

    “也許鈔票可以在城市中生長,但是糧食作物肯定不能在城市生長。要保障有足夠的糧食,就需要農民回農村從事農業,而不是讓他們在城市裏流浪卻把土地撂荒。

    所以我們目前要關注的就不僅是如何促進農民外出,更要想到如何把農民留住。不管城鎮化建設的政績看起來多麽誘人,現實的問題就是,沒有農民和農村,大家就沒有飯吃。土地不僅需要人去耕種,而且需要人去守衛,保住農民甚至比保住耕地更困難。”趙慎三說道。

    李部長喟歎道:“的確,看著同村的人隨隨便便出去打工就能獲得比耕種更高的收益,跟風的人具有很強的盲目性,一旦進入城市,即便沒有合適的謀生職業,卻也會在子女們對城市的迷戀下留在城裏,所以這個問題不好解決。”

    趙慎三肅穆的說道:“李部長說得對,城市化過程是一個自我加速的過程,因為農村的凋敝會不斷把農村人口排擠出來,把那些不願意離開農村的人也裹脅著,離開了農村。

    我在調研中就發現,有些中年的農民並不想在城市生活,緊張的工作節奏、狹小的生存空間和高昂的生活費用都使他們的城市生活並不愜意,城市底層的生活狀態並沒有讓他們幸福。

    但是在農村的收入太少了,所以不得不離開農村。他們表示,隻要有城市一半的收入就可以提麵的在農村生活,但問題在於一半的收入也沒有。”

    金省長也歎息著連連點頭,覺得這個問題真的無法解決,就滿懷希望的問道:“你研究的這麽透徹,肯定有解決的想法了吧?“

    趙慎三回答道:“當農民離開農村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不需要決策者在後麵推動的時候,決策者就需要考慮如何使農民還有機會留在農村,可以從事農業,成為體麵的農民,歸根結底,糧食還要靠農民種出來。

    也許有些農業企業不需要農民,像新疆的棉花隻要依靠季節性的打工者就可以保障棉花的采集。但是我們不可能想象中國農業依靠來自城鎮的打工者從事種植和收獲。

    要使農民留在農村,需要綜合的政策。現在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詞是願景,也就是人們期望未來的景況是什麽樣子的,我們目前的工作是為了達到那個目標。那麽擺在我們麵前的問題就是,在一種什麽樣的願景下,農民會留在農村?

    一個凋敝的農村一定不能留下農民。當勞動力不能在農村就業、孩子不能在農村上學、病人無法在農村看病的農村一定不能把農民留下。沒有社區生活的農村也不能把農民留下。

    如果農村隻是讓農民有地方居住,能夠幹活吃飯,他們不能參與農村公共事務,沒有社區公共活動,那麽也很難吸引有農民留下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