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平定揚州(168)(1/3)

作者:皇叔劉司馬字數:8222更新時間:2022-07-10 18:22:31

    很多人都以為孫策已經放棄了,很簡單的道理,你要擊敗你的對手,那你首先要看到它的弱點,同時利用自己的優勢,可是現在的九江軍或者說孫策不僅看不到對方的弱點,更看不到自己一方的優勢在哪裏。

    而這不僅僅是孫策的問題,可以說是整個九江軍上下都看出來的問題,孫靜們為什麽在拿到了軍事權之後又交了出來,道理很簡單,推卸責任,類似的事情可能孫策遇到的不多,而劉瀾算得上是見多識廣了。

    以前作為武將的時候,這種事情還少,但成為一方諸侯之後與各種文官接觸你自然就會遇到各種奇葩的事情,而與這類人交手,可就不能似作為武將時候那麽莽撞了,說白了一道公文你一個疏忽可能就被算計了,必須要小心。

    有些時候甚至會出現互相試探的情況,這說出來好像有些丟人,但事實上卻是一點都不丟人,因為這就是官場,互相推諉責任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最後你會發現你問責的這件事情,最後居然會沒有一個主官當事人,這件事好像和大家都沒有關係。

    劉瀾生氣,怒火中燒,可卻偏偏沒一點辦法,怎麽辦,隻能一級一級的問責,他當然不會去怪縣長縣丞甚至是地方的小吏,直接去找刺史,刺史再去處理郡守,一級一級往下嚴懲,到最後罪責自然是一級比一級高,但也絕對不會出現極刑,甚至連免官都沒有,充其量就是罰俸。

    這就是欺上瞞下的典型,因為劉瀾太忙了,可能這事之後因為戰事一起就略過了,甚至有時候因為太忙直接就忘記了,這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劉瀾不得不承認,這種情況很普遍,也是從這個時候他才真的有些理解古代的帝王了,要求真的太高了,他們自身不犯錯都可能會出現危機,何況還不可能不犯錯,所以一個封建王朝的壽命就是幾百年沒有不走下坡路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不可能每一任的君王都能有開國君王相等的能力。

    劉瀾至今都不會忘記一件事,那就是當他在夫子廟建起文廟並在廣場設立武廟出現的事情,當時他的提議看上去是非常新穎的,因為這畢竟是劉瀾首創,最少在這個時代這個想法是劉瀾率先提出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文廟與武廟建城之後,到了此時其實還是有很多人都不理解文廟和武廟的意義,雖然這個時代孔府已經開始出現了祭孔典禮,但因為祭孔活動也是斷斷幾十年,影響力遠無法與後世相提並論,再加上漢末動亂,所以孔府現在真正的影響力是遠遠無法與後世相比的,最直白一點,這個時代的孔家在諸侯的眼中隻是尊敬但不會太重視。

    而劉瀾在建設文廟與武廟之後,其實大家都不太明白這兩座建築的意義是什麽,當然如果隻是看表麵的稱謂,文廟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但武廟又要祭祀誰呢?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等待著文廟與武廟真正的麵世。

    終於文廟率先拉開了帷幕,聖王孔子位正殿正中,旁邊乃亞聖孟子,左右分別為十哲: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遊、子夏,而在大殿四周皆為雕像,眾人一直數著,從顏回以直到盧植,這時眾人卻互相發現,盧植旁邊不在是雕像,而換做了靈位,靈位下則是香爐,插著三炷已被點燃的香,而在香案之上則是懸掛了一張畫像,畫像一側可以清晰看到鄭玄二字。

    看到這張畫像,第一次跟隨劉瀾進入文廟的人無不動容,因為畫像實在是太逼真了,栩栩如生如同鄭玄再世一般,而其中細節處,對鄭玄的音容笑貌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而這一切都是鄭小同的傑作,雖然劉瀾知道為了這件事他前一陣子專程去了一趟吳興,說是拜會一位相識已久的曹姓畫家,當時劉瀾也沒阻攔,直到他返回後看到這幅畫像之後,才真正意識到這位吳興的畫家所做的畫作完全已經與這個時代的那些畫拉開了極大的距離,可以說漢代是已經出現了國畫的雛形不假,但大多時候都是在絹、帛之上進行圖繪,洛陽紙那樣的草紙顯然是無法滿足國畫的基本要求的,可是因為鄭小同帶著秣陵紙,這位曹姓畫家有了可以暢快淋漓發揮自己國畫藝術的戰場,這才有了這麽一張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