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章:領主活動(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4952更新時間:2022-07-11 18:10:39

    華夏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發展出了鐵器,隻是到西漢的漢武帝時代,鐵器的質量其實還是落後於世界,比同期的幾個帝國都差。

    漢武帝派出張騫出使大月氏,目的是找大月氏進行聯盟,一塊夾擊匈奴。

    張騫曆經千辛萬難可算是找到了大月氏人,但大月氏人已經重新建國,名字叫貴霜,他們覺得阿三很好欺負,不願意東返再去跟窮凶惡極的匈奴人拚命。

    應該是為了讓漢帝國與匈奴拚得更血腥一些?大月氏人雖然不願意與漢帝國結盟,卻提供了自己的冶金和鍛造技術。

    得到貴霜冶煉工藝的漢武帝如獲至寶,西漢的冶金技術也迎來了新的發展。

    現在是春秋時期,鐵自然已經被創造出來。

    如果分一個層次的話,春秋時期對鐵的冶金技術,應該隻是一種很初始的階段。

    也就是說,能夠將從鐵礦中冶煉出鐵料,但在製作成物品的技術工藝上麵,比不過對青銅的使用。

    呂武親眼見證了匠人對鐵料的利用,發現即便是打造鐵鍋,反複地鍛打之後依然顯得稀鬆多孔。

    應該是因為溫度的不夠,以及鍛打的次數不足,導致了鐵料裏麵含有大量脈石渣子。

    這種鐵,現代人稱之為海綿鐵。

    “現代的質量是別想了……”呂武腦海中出現了幾個方案,想道:“西漢時期的滲碳工藝我記得一些,鍛造技術也有,反複試驗應該能得到驗證;大馬士革刀劍製造法,我倒是記得非常清楚,一些技術可以用,但中原的鐵礦未必合適。”

    所以了,隻是要圍獵而已,呂武又進入到“發明家”模式。

    這事急不得。

    呂武自然不會真用滿是豁口的劍,他帶上了一張弓以及一個箭囊。

    而這裏又出現了問題。

    弓的問題不大,弓身看著挺新,用牛筋做成的弓弦也彈性十足。

    問題出在了箭矢上麵。

    “這特麽是矢?”呂武手持一杆一點都不筆直的箭,摸著木杆,想道:“這是蒲柳做的箭杆?缺乏成熟的工藝,無法將箭杆做得筆直。箭鏃(箭頭)和箭羽倒是沒問題……”

    箭矢不夠筆直,預示著一點準頭都不會有。

    射箭技術再好的射手,射這種箭杆不筆直的箭,其實也隻是靠一個手感來蒙,不存在真正的精確度。

    用蒲柳來作為箭杆,也就是木頭的箭杆,稱之為矢。

    使用竹子或蘆葦來作為箭杆,稱之為箭。

    前者因為自身重量的關係,射程比較遠。

    後者因為輕飄飄的關係,射程比較近。

    同時,殺傷力不止看箭鏃,其實跟箭杆也有關。

    呂武對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什麽好說的,下意識腦子裏又開始進行思維散發,琢磨著該製造哪些工具來加工箭杆。

    老呂家現在一共有五十八名武士。

    其中的八名是老呂家的老人了,另外的五十名是魏氏送的。

    武士們被集合到一起。

    來自魏氏的那些武士,他們之中超過一半擁有甲胄,每一個人都至少有一柄金屬兵器。

    甲胄以藤條編甲居多,少量的皮革甲,沒有金屬甲。

    武器基本上是長戈,僅有少數佩劍。

    老呂家本來的八名武士,他們看了看新同伴,再看看自己,臉上出現了憂慮。

    不說武器裝備上麵的差距,即便是體格,兩者的差距都有些大,他們有些怕自己會被主家放棄。

    來自魏氏的武士不知道是不是排擠“老人”,他們早已經按照一排十人,列成了五排的一個縱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