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1章:來啦,老弟?(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68更新時間:2022-07-11 18:12:06

    看人鬥嘴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呂武覺得可惜的是,很多典籍目前還沒有著作,聽不到“子曰啥啥啥”之類。

    晉國第一才子和第二才子,他們本身就是“子”。

    而“子”現在是一種敬稱,類似於先生、大佬、BOSS。

    魏相和智罃聊的是這一次與吳國順利會盟,將對楚國產生什麽影響。

    所以,他們講的是以後,並不是講以前。

    隻講以前,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聊起來不過是在“講古”,能汲取教訓或成功,自然是極好的。

    談論以後則很考驗一個人的智慧以及對局勢的判斷力。

    呂武覺得這是才子該有的樣子,不像宋和明兩個朝代,才子隻是文化科方麵優秀,其它基本上就幹啥啥不成,甚至滿腔熱血地盡幫倒忙。

    漢和唐,才子還是挺牛逼,隨便拉出一個都能幹一些實事。

    漢的才子能文能武,典型的人物太多太多。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即便是吃軟飯寫軟文的司馬相如,擔任參謀也能出很靠譜的主意。

    更不用提更風華絕代的幾個人了。

    隻是他們絕沒想到,自己幹的一些豐功偉業,到了後世會成為某些忌諱。

    唐的的才子?留下太多的絕美傳世詩篇,更有力挽狂瀾的郭子儀。

    宋代才子很多,隻是染了太多的胭脂水粉氣,無論詩篇或詞,不見了雄壯威武。

    個別才子,比如砸缸的那個,壓根就是遺禍萬年。(割西北,棄交趾,還特麽能上教ke書,還是黨爭中保守派大佬)

    對了,包黑子不審案,也沒狗頭鍘。

    人家作為首都shi長,幹的是總覽民政的事,審判有衙司。

    不過大天朝將演義當成曆史已經是一種趨勢。

    就好像狄仁傑被塑造成偵探那樣,誰管狄仁傑是日月當空的智囊啊!

    自明代的“蛐蛐皇帝”之後,才子是一些米蟲不說了,他們不幹事才是國家的大幸運,任官隻會使國家滅亡得更快更慘。

    呂武一邊聽智罃和魏相講時勢,一邊琢磨著來南方獲取了多少收獲。

    這個收獲不是搶劫的戰利品。

    他已經習慣每到一地,會去當地的市場走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麽熟悉的植物類種子,或是稀奇物件、水果之類。

    並且,他還會到鄉間走走看看,有時候能碰上驚喜。

    例如一些就在曠野上的植物,別人不懂那是什麽,又能有什麽用。

    他碰上了熟悉的東西,肯定會收集起來。

    “武!”智罃說不過魏相,想要讓呂武來拉偏架,說道:“罃以為吳弱於楚,難以助晉甚多,可是實言?”

    現在的吳國當然比楚國弱小,正麵肯定剛不過楚國。

    要說吳國幫不到晉國,要看晉國付出多少,又是想要獲得什麽樣的回報了。

    呂武假裝沒搞懂,頻繁眨著眼睛。

    年紀小的趙武嘀咕道:“眾‘卿’擬策,必有其意。”

    就是呀!

    拿主意的八“卿”認為吳國能在晉國與楚國的爭霸過程中幫上忙,他們難不成沒經過深思熟慮?

    魏相忍不住樂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